從事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的專家應該有開放的心態(tài),既要善于啟發(fā)官員的思路,也要相信群眾的覺悟和力量。時代不同了,閉門造車的做法已然過時,群策群力才能宏圖大展。
日前,首批東莞城市形象智囊團成員聘任儀式暨座談會舉行。然而,會議剛開始,就發(fā)生了戲劇性的一幕——工作人員挨個跟媒體記者說:“專家說,在座談會環(huán)節(jié),如果記者在場,可能不好發(fā)言,所以希望在劉書記講話結(jié)束后,記者離場,座談會環(huán)節(jié)就不要參加了?!?/p>
出任城市形象智囊,就是要為全體東莞市民服務,市民當然有權(quán)知曉與會專家?guī)硎裁礃拥腻\囊妙計,作為公眾耳目的記者也就有權(quán)坐在會場中旁聽和報道。東莞市的官員尚且愿意開誠布公地面對記者和公眾,專家反倒羞羞答答、欲言又止,甚至要求先清場再發(fā)言,這實在是有些奇怪。事后,某位智囊團成員回應說:這是“擔心專家談到負面的聲音時,被媒體選擇性地去報道,擔心給東莞城市形象抹黑”。
擔心發(fā)言被“選擇性報道”,首先是對記者的不信任。能夠參加市里活動的記者,都受過嚴格的新聞訓練,是他們單位倚重的業(yè)務骨干。通常來說,他們主觀上不可能去做刻意扭曲事實的“選擇性報道”,客觀上也不會犯下有違客觀、理性報道原則的低級錯誤。而且,就算他們撰寫的報道有失公允,還有后方的編輯和單位領(lǐng)導把關(guān),其報道不可能輕易進入公共層面。退一萬步說,就算專家所擔心的片面報道發(fā)出去了,也不是世界末日,政府和專家都有機會發(fā)布更權(quán)威、更準確的信息以正視聽。作為專門打造城市形象的專家,他們應該懂得: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一時的片面之詞絕對遮擋不住整座森林。尤其重要的是,他們不應該因噎廢食,擔心某些記者不專業(yè),就屏蔽所有的記者。
“擔心給東莞城市形象抹黑”,也是對公眾的不信任。東莞的城市形象是否光鮮,并不取決于專家的發(fā)言,而是取決于當?shù)毓賳T的工作是否有效,東莞市民的素質(zhì)是否良好。關(guān)于這兩點,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即使出現(xiàn)了所謂的負面聲音,公眾也會憑借自己的智商和經(jīng)驗作出判斷,一俊不能遮百丑,一丑同樣也動搖不了百俊。只要專家能夠真實客觀地呈現(xiàn)材料,有識有品地發(fā)表觀點,就不必擔心什么“給城市形象抹黑”。當然,如果某些專家本就有嘩眾取寵之意,無實事求是之心,發(fā)表一通聽來天花亂墜、實則毫無價值的“假大空”演說,那倒是完全有可能被記者挑刺,被公眾笑話。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自2008年實施以來,政府信息“公開是常態(tài),保密是例外”已是各界的共識。而且,有四類信息按照條例是應該主動公開的,其中包括“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信息。毫無疑問,塑造東莞城市形象需要公眾廣泛知曉和參與,與之有關(guān)的信息理當公開?,F(xiàn)在,這些被請來參與此事的專家卻瞻前顧后,一方面為地方官員想得太多,唯恐自己說了什么使他們承受壓力,另一方面為公眾想得太少,不愿意跟他們分享自己掌握的信息。這種主動“隔離”記者的行為中有獻媚的成分,也有傲慢的氣味,實在是耐人尋味。
無論如何,從事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的專家應該有開放的心態(tài),既要善于啟發(fā)官員的思路,也要相信群眾的覺悟和力量。時代不同了,閉門造車的做法已然過時,群策群力才能宏圖大展。
- 2011-06-21為何專家答不好高考題
- 2011-06-02個稅起征點 專家與民眾為何感覺不同
- 2011-05-27專家亂說話 也會構(gòu)成犯罪
- 2011-05-24新聞報道,請亮出專家的名號!
- 2011-05-1922萬條民意撼不動專家的傲慢與偏見
- 2011-04-13拜托專家發(fā)言多一點技術(shù)含量
- 2011-04-13三問力挺嬰兒米糊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