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雜志正能量 唱響姐妹主旋律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海峽姐妹雜志社 副總編 許松青 一、 規(guī)定動作爭高分 自選動作拿加分 由我來對第一環(huán)節(jié)福建省婦聯(lián)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作一個評分也許是不合適的,但我作為全身心參與其中的婦聯(lián)黨員干部的一員,切身體會到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時間的充實、學習方式的多樣、學習感悟的深刻,以及學習效果的顯著。省婦聯(lián)“實踐辦”在組織保質保量地完成實施方案里所要求的的規(guī)定動作之外,還千方百計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婦聯(lián)的工作、婦女的特點、品牌的資源,開展了別具人文特色和精神內(nèi)涵的學習自選動作,讓我們收獲多多。我先后參加了主席上黨課(《牢記宗旨,建功中國夢》),省婦聯(lián)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中心組集中理論學習、交流討論,福建省直黨工委黃漢基所作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輔導報告,實地參觀惠女水庫,參觀省檔案館〈〈黨的生命線------中央蘇區(qū)群眾路線》檔案展,省委黨校李建生所作的群眾路線輔導報告,以及貴州大學校長鄭強〈〈中國夢中華復興之夢〉〉的精彩演講。雜志社支部其它黨員和同志也用讀書會、看錄相、自學與講座討論等形式,同步地開展了學習。學習主題集中、內(nèi)容厚實、富有吸引力,其中一個漂亮的加分動作,我認為當屬參觀惠女水庫。 二、 巾幗群眾創(chuàng)歷史 惠女精神今傳承 8月7日,省婦聯(lián)組織機關和直屬單位處級以上黨員干部赴“惠女精神”發(fā)源地惠安縣惠女水庫接受現(xiàn)場教育,大家身臨其境,被壯觀的水庫所震撼,深深地領悟惠女精神的內(nèi)在力量。 1958年至1960年,正值國家經(jīng)濟困難時期,以13000多名惠安婦女為主力軍的干部群眾響應黨的號召,克服了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不計報酬、吃苦耐勞,一人一天6兩地瓜,沒吃的沒穿的甚至沒鞋光著腳板,憑借自己的一肩一鋤,扛起了異常繁重的體力勞動,兩年時間創(chuàng)造了奇跡,筑起了惠女水庫這座跨區(qū)域的大型水利工程。當年的惠安女艱苦奮斗、尊重科學、無私奉獻、拼搏創(chuàng)業(yè),這種精神在當年創(chuàng)造奇跡,其后作為強大的精神動力,一直鼓舞著人們,在2009年金融危機時,曾激勵泉州人民走出低谷。現(xiàn)在,“惠女精神”以其不褪色的“自強不息,團結協(xié)作,銳意創(chuàng)新,勇爭一流”的精神內(nèi)核,被省婦聯(lián)進一步提升為“新時期福建婦女精神”,仍然是當前凝聚全省婦女的強大精神動力,是黨的群眾路線和婦女精神的最佳結合點。照片雖泛黃,笑容永燦爛,我們要進一步學習和弘揚“惠女精神”“福建新時期婦女精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在推動福建科學發(fā)展跨越發(fā)展中充分發(fā)揮“半邊天”作用。問一問自己從中學什么?問一問自己,如何弘揚惠女精神?第一,艱苦奮斗要一脈相承不能丟,享樂主義和鋪張浪費在惠女面前將是何其羞愧!第二,拼搏精神要一脈相承不能丟,一塊四五噸的巨石在十幾個婦女面前變得聽話,我們以這樣的精神做婦女工作,會有什么難事不能攻克呢?三是無私奉獻的精神,當年的惠安女們舍家棄子一年多,把青春獻給了水庫,想干事能干事,有志者事竟成,對今天依然有深遠的借鑒意義。 三、 傳播雜志正能量 唱響姐妹主旋律 海峽姐妹雜志社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將近尾聲之際,我參加了在省委黨校舉辦2013年福建省重要新聞輿論陣地領導干部培訓班,帶回了關于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周前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的精神。海峽姐妹雜志社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傳播正能量,唱響主旋律”的主題,把深化“走轉改”活動,即走基層,轉文風,改作風,作為群眾路線在新聞戰(zhàn)線的結合點。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關鍵是要提高質量和水平,把握好時、度、效,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讓群眾愛聽愛看、產(chǎn)生共鳴,充分發(fā)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同時媒體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要切實提升輿論引導力,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查找自己和本單位是否具有以下不足和不良傾向,一是思想認識是否有待提高,二是導向意識是否有待強化,三是群眾觀點是否有待加強,四是創(chuàng)新步伐是否有待加快,五是隊伍建設是否有待加強,打好主動仗,牢牢地把握導向。在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學習培訓,編輯記者增強群眾觀點,三貼近,不貼不上。二是以人民群眾為主角,以海峽姐妹服務的對象廣大女性為主角,讓群眾走上版面甚至封面,不用明星用群星,傳播正能量,有正必上。三是建立群眾評價機制,請群眾評,有評必改。四是進一步服務群眾、服務基層,聽群眾訴求,有求必應。五是讓群眾說,換位思考,從記者寫到群眾說,群眾被動答到群眾主動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