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治理地圖”,尋回舌尖安全
www.fjnet.cn?2012-07-05 09:18? 佘宗明?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7月3日,國務院印發(fā)了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提出計劃用3年左右,使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5年完善食品安全監(jiān)管。該決定首次明確將食品安全納入地方政府年度績效考核內容。 食品安全,儼然是一首循環(huán)播放的歌。它的“背景樂”,是食品領域的凌亂不堪:毒食品是“媒體曝”的???。紅心蛋、地溝油、染色饅頭等,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襲擊,拉長問題食品的榜單。被元素周期表“附體”的我們,審丑后的憤懣與無奈,難免化作塊壘郁結在心。 當頻出的毒食品,逼退著安全底線,凌虐著公眾的“舌尖”,商業(yè)倫理維度的模糊,公共治理的紕漏百出,勢必凝結成社會的滿目瘡痍。食品生態(tài),能否迎來涅槃式轉身,至關重要。法規(guī)缺位、責任含糊、執(zhí)行乏力、欠賬太深……種種沉疴,令食品安全的救贖舉步艱難。盡管一句“零容忍”,能涵蓋治理層面的公共訴求,可前置性檢測、縝密把關、及時補漏、嚴厲問責等,終需全盤托底與精細執(zhí)行。 通常而言,“餐桌上的危機”在于兩方面的缺漏:一是商家“道德血液”的匱乏;二是監(jiān)管的疏忽或遺漏。企業(yè)敗德,挫傷了市場的凈化能力與精神格調;可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線”,更需治理兜底,監(jiān)管的張力,或能彌補人性的失足。 監(jiān)管疲軟,不異于對毒食品的放任。正因如此,每逢毒食品被曝光,公眾便沿襲著一貫的評判路徑,矛頭指向監(jiān)管緩滯性?!氨O(jiān)管為什么跑不贏網(wǎng)曝”,也幾乎是輿論周期性的追問。 這次,加強食品監(jiān)管,又被提上議程。在這一紙統(tǒng)籌性的決定中,給了公眾明晰的時間表:3年左右,有效解決突出問題;5年完善監(jiān)管。在全國范疇內,將食品安全與地方政績考核掛鉤,也系首次。 以“厘米推進”的眼光看,這份決定補牢意味很明顯:其意義指向,就是將監(jiān)管觸角向縱深處掘進,補全治理的缺漏?!笆称钒踩珤煦^政績”,是對考評漏洞的完善,也增強了對官員的約束。當食品安全不再處于“職責盲區(qū)”,政策執(zhí)行也就少了責任回旋的余地。 盡管,它勾畫的“治理圖譜”,仍是粗線條的;輔助性的細則說明,依舊是空白狀——譬如,“有效解決”就語焉不詳,“完善監(jiān)管”的裁量空間也很大,而“掛鉤政績”也缺乏細化方案。但漸進式改善,也會以積沙成塔的力量,助推制度格局的升級。 建食品安全“黑名單”,與個人信用掛鉤;發(fā)生食品安全事故,考核時一票否決;劃片包干,街道辦也協(xié)作治理,諸如此類,都勾畫了良好的制度藍本。既然開出“支票”,就應不打折扣地踐行。雖說食品安全補漏“三五年太久,只爭朝夕”,可循序改良,也承接了公眾期許。時間像一把尺子,會為決策話語標價,而公眾,也等著承諾兌現(xiàn)。 制度空格,總要決心去填補。監(jiān)管的底盤,就連接著治理韌性與責任歸位。也只有順著可靠的食品安全“地圖”,公眾才能找到精神向度,尋回失落已久的舌尖安全感。(相關報道見7月4日《新京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5]期待食品安全狀況迎來轉折
- [ 06-26]食品安全“零風險”不是做不到
- [ 06-20]食品安全不全怪政府是句正確的廢話
- [ 06-19]食品安全危機不除,政府監(jiān)管就難辭其咎
- [ 06-14]食品安全別只顧著“仰望星空”
- [ 04-10]食品特供與全民食品安全
- [ 04-09]有一種食品安全色,就叫“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