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豈能“身份不明”
www.fjnet.cn?2012-04-10 08:54? 易國祥?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對山東省一位主要領導的“官員下基層調(diào)研可以充記者”論,媒體熱評主要有兩方面的觀點。一是官員冒充記者有違相關法律規(guī)定;二是官員冒充記者反映官民對話不暢,老百姓對官員信不過。 而我要說的是,在當前一切公共事務和社會管理都要公開透明面前,“匿名工作法”的確是下策。要建設公民社會和法制社會,“微服私訪”至多是一種了解下情的補充方法。 在我國,從上到下的機關,包括社區(qū)和鄉(xiāng)村,公開之風遍吹,一是事務公開,二是黨員或工作人員公開,亮身份、亮職責,改進作風、提高辦事效能。在這樣的情形下,官員冒充記者,要么是官員太不自信,要么是不相信群眾,與先前的公開難免自相矛盾。 過去,我們?nèi)〉酶锩徒ㄔO的成功是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現(xiàn)在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雖然情況復雜,但戰(zhàn)爭年代對敵斗爭常用的“潛伏”,用到群眾頭上,我們除了慚愧,還有不忍。 現(xiàn)在群眾最怕“不明身份”的人,最煩那些“不愿透露身份的人”說一些不敢擔責的話。各種身份的人如果隨意“跨界”和“穿越”,人們可能無所適從,無益于誠信社會的構建。 官員充記者的建議,是為了了解到實情,用心不可謂不好。但現(xiàn)實中,很多官員穿上馬甲“潛水”,卻是為了減少麻煩,回避矛盾,以至于公布一個手機號都當“先進事跡”進行宣傳。 相反的是,對百姓的“實名”要求越來越多,火車購票“實名制”,微博注冊實名制,上網(wǎng)實名制,這都是為了加強管理,防止有人渾水摸魚,減少公民不負責任的言行。如果官員施政可以“不擇手段”,會得眼前之便,但官員也是人,沒有“實名制”,有誰能保證他們的言行就一定能自律呢? 不論是對官員的管理,還是為百姓服務,為官理政能否“實名制”,這是社會文明和政治進步的一塊試金石。在復雜的環(huán)境里,亮身份,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自覺與自信。要改善施政效率和提高群眾的信任度,切實轉(zhuǎn)變機關作風、提高官員自身素質(zhì)和公開透明的制度建設才是根本之道,穿件“迷彩服”不能保證內(nèi)在機制的健康運行。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9]持槍犯案官員的槍來自何處
- [ 04-05]官員財產(chǎn)公示“零投訴”的反思
- [ 04-05]官員充記者何必無限解構
- [ 03-29]官員撒謊的性質(zhì)比公車野炊更嚴重
- [ 03-29]官員反問“為誰服務”是不打自招
- [ 03-28]官員“雷語”頻出實則是官念“出軌”
- [ 03-28]貴州官員接受采訪反問記者為人民還是為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