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憂黨意識熔鑄著興黨圖強的政治責任
憂患意識歷來與主體的社會責任感緊密聯系在一起,它不僅體現為一種居安思危的政治警醒和高超智慧,更表現出一種深切厚重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常懷憂黨之心”,目的在于使全黨“恪盡興黨之責”,始終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永遠不辜負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深刻理解憂黨意識所承載的歷史重任,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命責任引發(fā)憂患意識,憂患意識激發(fā)使命責任,增強憂患意識的目的在于擔當重任。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在一個超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中國家進行的,是后發(fā)性、趕超型的,面臨的任務極其艱巨,必須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推動。必須把“憂黨”與“興黨”緊密結合起來,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的領導核心,領導各族人民不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深刻理解憂黨意識所承載的宗旨觀念,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憂黨意識中最大的憂患所指,就是深切憂患我們黨存在著脫離人民群眾的危險。一個政黨最大的危險是脫離群眾。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離開了憂國憂民,憂黨就失去了先進性內涵。增強憂患意識,最重要的是時刻防止脫離群眾,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一定要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切實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讓人民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使我們黨和國家政權的生命之根永遠深扎在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
深刻理解憂黨意識所承載的危機警覺,努力提高化解各種風險的能力。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憂黨意識,使我們黨始終能從承平中預見危機、從機遇中看到挑戰(zhàn)、從有利中發(fā)現不利、從成績中看到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著力提高領導水平和執(zhí)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從容應對了一系列關系我國主權和安全的國際突發(fā)事件,戰(zhàn)勝了在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無論是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和國內嚴重政治風波,還是面對西化、分化圖謀和所謂的“制裁”,無論是面對歷史罕見的洪澇、雨雪冰凍、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非典等重大疫病,還是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我們黨都處變不驚,化危為機,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逐步推進,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矛盾極其復雜,只有把風險、困難估計得足一些,把對策、措施想得細一些,才能在風險挑戰(zhàn)和突發(fā)事件面前沉著應對,妥善處置。
深刻理解憂黨意識所承載的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和改革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憂患的根本意義在于解憂弭患,解憂弭患的根本出路在于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我們黨是具有光輝歷程、長期執(zhí)掌政權、有著7600多萬黨員的大黨,建設好這樣一個大黨任務十分艱巨。一個政黨成立時間越長、執(zhí)政時間越長,越容易產生和積累各種矛盾,黨內越容易產生自滿懈怠情緒,內在風險也就越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深入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總結我們黨加強自身建設的基本經驗,對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作出了戰(zhàn)略部署,這是以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表明了我們黨繼續(xù)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堅定決心。(作者為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主任)
?
- 2010-09-08王天夫:家庭財富累積影響未來社會結構
- 2010-09-08財政體制改革是政改的核心問題
- 2010-09-08工資上漲對經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 2010-09-08中國經濟將從中部找到新支點
- 2010-09-08陳紅太:警惕市場經濟負面效應被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