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何澤慧
2006年,某欄目對何澤慧做了40分鐘的電視訪談,鏡頭定格在一個碎皮縫制的錢包上足足有4分鐘。92歲的何澤慧用已經不太靈活的手指翻動錢包,拉開又拉上。錢包是她親手為錢三強縫制的。
實際上,即使不是出于傳統,作為一個實驗物理學家,心靈手巧也是應有之義。她在“兩彈一星”的光環(huán)下過了一生。2011年6月20日,何澤慧去世,一家媒體的訃聞副標題說:“享年97歲,系錢三強夫人?!?/p>
何澤慧祖籍山西,出生于蘇州。何家是大家,父親何澄是文物鑒賞家,日本陸軍士官學堂畢業(yè),曾加入同盟會。祖母王謝長達是當時著名的教育家和婦女活動家,創(chuàng)辦了振華女子學校。因重視英語與理科教育,振華女校一度被視為江南清華預備校。何澤慧在此就讀,與楊絳是校友。該校校訓是“誠樸仁勇”,不花哨也不華美,只是告訴女孩,要活得獨立、樂觀,要堅韌,熱愛那些應該熱愛的東西。
高中畢業(yè)投考清華大學,何澤慧想讀物理系。那年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共招收了28個學生,女生10人。物理系教授認為女生學物理難有所成,紛紛勸她們轉系。她因此把系主任葉企孫稱作“老封建”。談起當年險些被勸退的經歷,直到白發(fā)蒼蒼的年紀,何澤慧依然憤憤不平。
何澤慧是堅決不轉系的3名女生之一,畢業(yè)時拿到畢業(yè)論文的全班最高分。同班的錢三強也是90分的高分,那屆學生中,兩人是著名的“天生一對”。
畢業(yè)后找工作,男生可以去南京軍工署,女生卻沒人管。何澤慧選擇了繼續(xù)讀書,利用山西省資助的3年共3000大洋的獎學金去了德國柏林高等工業(yè)學校,原因是“德國最便宜”。
何澤慧是該校第一個選修彈道學專業(yè)的外國人,也是第一個選修彈道學專業(yè)的女人――出國前,她打聽到技術物理系的系主任曾在南京軍工署做過顧問,便直接找到他,說:你可以到我們中國來當軍工署的顧問,幫我們打日本鬼子,我為了打日本鬼子,到這個地方來學習這個專業(yè),你為什么不收我?這一招還真奏效了。1939年,25歲的何澤慧成功拿到了博士學位。
何澤慧在德國研究彈道時,錢三強考到了法國巴黎大學居里實驗室,跟隨居里夫人學習鐳學。1943年,兩人恢復了聯系,由于戰(zhàn)時限制,只能利用25字以內的信件交流。1945年,32歲的錢三強向31歲的何澤慧發(fā)出了求婚信:“經過長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結婚的請求,如能同意,請回信,我將等你一同回國。”何澤慧回:“感謝你的愛情,我將對你永遠忠誠。等我們見面后一同回國?!?/p>
之后,何澤慧去了錢三強的實驗室,與錢一起發(fā)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又獨自發(fā)現了鈾核的四分裂。三分裂出現的概率是三百分之一,四分裂出現的概率是萬分之一。這是戰(zhàn)后物理學上很有意義的一項成就,不少西方國家的報刊刊登了此事,稱贊他們“發(fā)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當年,法國科學院把亨利?德巴維獎頒給兩人。
1948年夏,在法國的事業(yè)處于巔峰之際,錢三強和何澤慧決定回國。新中國成立后,錢三強投入兩彈一星的研究。在籌建兩彈一星團隊時,人選名單里原本有何澤慧,卻因為她是錢的家人,又是女性,最終與研究團隊擦肩而過。何澤慧以自己的方式參與了兩彈一星工程。氫彈研發(fā)時,一個重要的數據,便是何澤慧帶人在實驗室完成了驗證。
1967年,氫彈爆炸成功;1968年,何澤慧和錢三強被下放到陜西的一個干校。何澤慧負責敲鐘,敲得很精準,時間甚至可以用來對表。錢三強認為在干校是浪費時間,很焦躁,何澤慧卻很豁達,“著什么急,聽天由命吧?!?/p>
前同事馬宇蒨說:何先生的童心是出名的,她想做的事,很是執(zhí)著,她不愿做的事,八抬大轎也請不動。
何先生曾說:國家是這樣一種東西,不管對得起對不起你,對國家有益的,我就做。
92歲時,記者去采訪她,談到兩彈一星,她說:沒什么,都是抄別人的。她的興趣是做出點自己的東西。她不看小說,四大名著全沒翻過,理由是“小說都不實在,都是編的”。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