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到農歷歲末,中國人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要踏上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的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lián)、打年糕、守歲、拜年、放爆竹、吃年夜飯……春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代代相傳,象征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期許和祝愿。隨著農耕文化的遠去,一些老年俗已經(jīng)漸漸消逝,年味似乎是越來越淡了,看春晚、手機拜年、春節(jié)旅游、微信紅包也隨著時代的變化成為春節(jié)的新年俗。傳統(tǒng)習俗總是跟人們的生活相關,其實不是年味淡了,而是年俗變了。但是,不管年俗如何變遷,濃濃的年味中流淌的親情和友情,輝映的幸福和快樂是不變的。 本版特別推出這組“舊年俗新生活”,從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廣府文化、北方文化年俗的變化來看看近年來的生活變遷。 (譚敏) 廣府 花街靚花“嘉年華” 賣好原創(chuàng)和想法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對過年的盼望從未隨年月的增長而減少(即便現(xiàn)在過年必須面對長輩們喋喋不休的催婚……)。 相信不少老廣每逢大年廿八就直接進入“過年模式”,全家上上下下齊齊在家“洗邋遢”,除了是集中給家里的藏污納垢來次徹底的大掃除以外,更重要的意義是要將一年的霉運通通“掃地出門”,寓意著辭舊迎新,嶄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洗完邋遢,總得約上幾個小伙伴逛逛花街。在廣州,花街除了是一家人“行花街、買靚花”的好地方以外,也讓不少花季少男少女初嘗“商場”滋味。 對“擺花街”感興趣的年輕人們早早投好心儀的檔位,熱門地段的花街檔口,甚至要提前一晚通宵等派籌,各位小伙伴“擔定凳仔”,談天說地一晚上,就等明早發(fā)籌。我就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次經(jīng)驗:在花街開市前與同學仔一起到批發(fā)市場進貨,搜羅當年最流行的賀年工藝品、定價、布置檔口、還屁顛屁顛地制定排班表,不但要早到擺貨,男孩子更要在檔口通宵守貨。雖說三天擺檔不太可能實現(xiàn)賺個盤滿缽滿,但相信對很多廣州的年輕人來說,擺花街不但是消遣、是活動,更是團隊合作的課堂,也是初生牛犢學做生意的好機會。 今年開始,廣州花市更實行起“嘉年華”模式,從年廿八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五,這就相當于給了年輕人更大的舞臺,也給了年輕人新挑戰(zhàn),為了在大型的花市嘉年華突圍而出,給予行花街的市民一種耳目一新的驚喜,不妨多點原創(chuàng)、多點心思,在做生意之外釋放年輕人的活力,給“花街”這個廣州傳統(tǒng)過年必備節(jié)目一點新意。香港維園每年的年宵花市正是如此,賣工藝品的檔口幾乎九成是學生,而除了一些常規(guī)的年貨以外,大部分都是“賣原創(chuàng)”、“賣想法”,光看各個攤位的名字就已經(jīng)讓人會心一笑:“喜馬有您”、“馬戲團”…… 從2012年開始,廣州就宣布要打造花市名片,花市更要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工作。這個廣州引以為傲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慶也要推陳出新。今年是廣州迎春花市嘉年華開始的第二年,在相關部門的推動下,花街嘉年華的現(xiàn)場多了不少過往沒有的東西:嚴格的垃圾分類、熱心維持秩序的志愿者、便民的哺乳室……這些都是傳統(tǒng)花街的新氣象。而作為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接班人,年輕人們不妨趁著政府提供的這一個大舞臺,鍛煉自己、增加生活體驗之余,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花市文化也來一次“辭舊迎新煥光彩”。(王睿) 客家 上紅祭祖“轉妹家” 習俗總歸會變化 春節(jié),客家人稱“過年”。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即使同為客家人,也因所居地不同而有所不同。不過,基本客家年是從臘月廿五就開始。 臘月廿五,客家人稱“入年界”,從這天起,一切與過年無關的活動都會暫停,一切“以過年為中心”。大掃除、殺豬、磨豆腐、踏粄……一樣都不能少??图胰藢⒛旮猓图胰朔Q:甜粄)等米制品稱為“粄”。踏粄,就是用人工在石臼里打成米粉的過程。現(xiàn)在都用機器代勞,效率是提高了,但是那種準備年貨的心情與感覺也就不同了。 年三十,必不可少的活動有幾樣,“上紅”、祭祖、吃團年飯、開門炮。年三十上午,家家戶戶將門前打掃干凈,貼上春聯(lián),掛上燈籠,一眼望去,紅彤彤一片,視覺開始過年。祭祖在祠堂,祠堂一門所出者皆要回來祭拜,用雞、魚、豬肉拼成“三牲”,擺在祠堂里的八仙桌上,由村中長老請神,斟酒、燒香、放炮,做完這一套儀式之后才能回家洗澡穿新衣吃團年飯。由于富裕起來的村民們都進城了,一些人嫌來回折騰,干脆就在家里自己擺祭品祭祖,不懂請神那一套,就隨便念念稟告一下,他們相信,心誠則靈,神通廣大的先祖?zhèn)冮L著順風耳、千里眼。在客家人豐盛的過年食譜中,釀豆腐必不可少。據(jù)說,客家人來自中原地區(qū),吃慣餃子,遷到南方之后不容易找到面粉,于是用豆腐代替餃皮,往里包進餡料代替餃子。如今菜色是越來越豐富,想吃啥都沒問題,但豆腐是重要主角。 于年三十晚與年初一交匯之際放的鞭炮稱為“開門炮”,時辰一到,打大開門,點燃鞭炮。過去,各家各戶都以多放為榮,結果往往一整夜都在放,噪音污染不說,烏煙瘴氣也讓人受不了。隨著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提高,現(xiàn)在“開門炮”還是要放,不過數(shù)量就有所減少,集中在一兩小時內放完。大年初一,大家都會起得很早,在天亮之前吃早餐,而且是新碗筷吃齋??图以捴?,“齋”和“災”諧音,據(jù)說這一天吃齋還能夠把一整年的災吃掉。傳說只是傳說,過年也吃點素食,恐怕也符合養(yǎng)生科學吧。 年初二,主要活動是“轉妹家”,就是回娘家。這一天出門拜年,多半是回娘家的。特別是新婚女婿(舊時,岳家會用書帖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叫“做生客”。當然,隨著溝通、交通越來越方便,擁有小車的人越來越多,回娘家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要挑專門的日子,年初二回娘家的傳統(tǒng)也逐漸淡化。時光流逝,世界在變,流俗也不例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俗,不必惋嘆,何況是越變越好。(練洪洋) |
相關閱讀:
- [ 01-29]法律要為年俗留下空間
- [ 01-28]這個春節(jié)讓我們暫時犧牲“煙花年俗”
- [ 01-26]新奇玩意讓年俗不俗:掃房子 年夜飯 放鞭炮
- [ 01-21]長沙火宮殿大廟會 年俗化身動漫人物助陣
- [ 12-10]傳張國立任春晚主持人基本定局 將打快板說年俗
- [ 02-25]“數(shù)字化年俗”少了點什么
- [ 02-16]沙縣除夕夜電波越洋推介中國年俗小吃
- [ 02-16]細說寧化石壁祖地客家年俗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