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不應成為“兩會”記者的行動指南
www.fjnet.cn?2013-03-07 09:09? 謝偉鋒?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新加坡報紙稱,如果說4日早上在人民大會堂的人大記者會上被擠成沙丁魚是采訪工作的家常便飯,那當天下午到北京鐵道大廈排隊拿號看“明星”,還真是兩會上的初體驗。(3月6日 新華網(wǎng)) 文體明星以政協(xié)委員的身份參加兩會,大都是因為自身資源而帶來的名人效應,這個特殊群體所帶來的社會關注度,將使得黨外人士參政議政更具有傳播效應。不過由于明星們平時都是事務繁忙,使得他們“為民代言”的力度并不能深入。 我們看到新聞里所說的鐵道大廈這次文藝界委員分組討論會,除了成龍拍桌子炮轟“執(zhí)法要嚴一點之外”,剩下的就是莫言一如既往的“莫言”,張國立向記者告饒、馮小剛急著要吃飯、陳凱歌入定式的旁聽……其實不難看出這些明星委員們本身對于參政并不擅長,即便是最有力度的成龍,發(fā)言闡述的也是很平常的公民素質問題。所以說這些委員們最后也將難逃“打醬油”的命運,然而即便是這樣,他們還是吸引了太多的媒體關注度。 追星本來就是媒體采訪的天生本能,不如此的話很難在激烈的行業(yè)競爭內(nèi)分得蛋糕。然而在兩會這個最高參政場合,卻用一種“娛記”的心態(tài)去采訪,就成了徹頭徹尾的資源浪費。坦白的說,明星所能表達的思想,并不能引發(fā)太深入的體制變革,很多內(nèi)容都是說些正確的廢話。而反觀那些官員、專家學者以及基層的民眾代表,他們帶來的提案,很多都是關乎民生感受、國家發(fā)展以及決定政策走向的實在之物,我們更應該第一時間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不是跑錯地方,去和明星套近乎。 并不是說明星委員就應該隔離在視聽之外,但是凡事都應該有個職業(yè)敏感度,當下兩會,各種新聞層出不窮,但是很多記者還是丟不下看到明星就沖上去的職業(yè)病,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實在是不適合出現(xiàn)在兩會這種嚴肅場合。 我們不由想起“馬太效應”這個詞匯:是有的,還要給他,使他富足。明星委員們無疑是馬太效應最直接的受益者,然而在新聞里不難看出,他們本身對于媒體貼身狂追的采訪已然是有抵觸情緒的,這也是平時和媒體打交道遺留下來的條件反射。就在這樣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還是有很多媒體執(zhí)著的死盯不放,不由的讓圍觀者有種被娛樂的感覺。 全國兩會是全世界關注的大事,我們看到不少國外媒體也在用手中的相機、話筒在記錄著歷史進程,有的已經(jīng)開始把問題拋給某些官員以求解讀了。放著如此金山般的新聞富礦不挖,還守著明星委員的那些老九九不放,真想告訴這些偏執(zhí)的“娛記”們,你這是種職業(yè)病,得治!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7]真話越多兩會才開得有實效
- [ 03-07]“兩會”車隊讓行讓人心里舒服
- [ 03-06]讓世界從兩會感知中國夢
- [ 03-06]兩會也是世界的故事
- [ 03-05]采訪兩會莫對“歪”了焦點
- [ 03-05]兩會當激發(fā)更大“改革紅利”
- [ 03-04]莫將“全國兩會”開成“地方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