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爭金”和“全民體育”并不對立
www.fjnet.cn?2012-08-07 11:10? 陶短房?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金牌是個好東西,國家、民眾、商人的看法都大同小異,強調(diào)“全民健身”、“重在參與”一點也不錯,但將這些和“更快、更高、更強”對立起來則并無太多道理。 倫敦奧運如火如荼,“唯金牌論”、“錦標主義”也成了國人熱議的話題,且圍繞此話題的討論大有兩極分化之勢。有人認為,既然奧運是比賽,爭錦標、奪金牌就是理所當然的事,為奪取金牌可以不惜代價和手段;也有人覺得,奧運理應(yīng)重在參與,金牌和錦標并非體育競技的全部范疇,理應(yīng)將關(guān)注和投入的重點放到全民健身、提高國民總體身體素質(zhì)方面,不應(yīng)只盯住金牌、冠軍,更不該忽略了其他同場拼搏、卻功虧一簣的參賽選手,一些支持后一種觀點的朋友還舉出外國的例子,認為“人家就不整天盯著金牌”。 其實金牌本是個好東西,奧運的精神可不僅僅是“重在參與”,而更強調(diào)“更快、更高、更強”,不論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只要有希望在奧運爭金奪牌,他們是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曾有統(tǒng)計稱,自1988至2000年共5屆奧運,東道主都占盡便宜,以至于它們在參加下一屆奧運時,金牌總數(shù)平均比“主場”低了32.8%。而高盛對1972-2008年夏奧會東道主金牌榜所作統(tǒng)計更表明,這些國家當東道主時贏得的獎牌數(shù),比不當東道主時多出54%。倘非在意金牌,何至于此。 盡管現(xiàn)代奧運最初的宗旨,是“業(yè)余運動員的競技盛會”,但近年來早已變得越來越名不副實,在商業(yè)利益的驅(qū)使下,冠軍、金牌的廣告效益和贊助價值,遠比亞軍、銀牌高出幾個數(shù)量級。近幾十年來的奧運賽場,是“勝者為王”的賽場,那些熱門項目的冠軍身價百倍,迅速致富(剛退役的菲爾普斯據(jù)《福布斯》雜志推測,身家至少有4000萬美元),即便冷門項目的金牌也價值連城,而只獲得銀牌、銅牌,或連這些都無法獲得的選手,則不得不為自己的后半生重新奮斗一回。當代社會崇尚個人價值,鼓勵成功者,商業(yè)資本更具有逐利的天然本性,推崇冠軍、金牌,將他們塑造成英雄、偶像,這是順理成章、無可厚非的。即便偶或營造幾個“悲情英雄”,也仍然是這種“贏家通吃”體系的補充和陪襯。當人們讀到諸如《卡爾·劉易斯——— 一個美國英雄的故事》,看到《烈火戰(zhàn)車》這樣的影片,并為其中情節(jié)所感動時,你會真的相信,金牌對這些選手,以及這些選手的同胞并不重要? 即便在西方國家里,官方為鼓勵運動員爭金奪銀,拿出一些補貼、獎勵,并對冷門項目給予某些關(guān)照,也并非罕見的事。如法國就為本屆奧運金、銀、銅牌得主分別設(shè)立5萬、2萬和1萬歐元獎金,法國“有問必答網(wǎng)”計算后表示,法國納稅人預(yù)計將為法國代表隊的奧運之行花費11344946歐元。而英國則更為在家門口有所表現(xiàn),自2006年起借助1997年成立的專門團隊“英國體育”,發(fā)放“倫敦奧運周期資助”3.12億英鎊,該團隊CEO利茲·尼克爾坦言,英國“不僅僅要參與,關(guān)鍵是要贏”,這個團隊當初的成立,正是受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英國僅獲一枚金牌刺激所致。由此可見,將奧運奪金當作榮耀,將金牌榜“寒酸”當作羞辱的,也并非絕無僅有。 由此可見,金牌是個好東西,國家、民眾、商人的看法都大同小異,強調(diào)“全民健身”、“重在參與”一點也不錯,但將這些和“更快、更高、更強”對立起來則并無太多道理——的確,不論過去或現(xiàn)在,都有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在奧運會上奪金牌如探囊取物,全民體育卻乏善可陳,這種狀況當然應(yīng)該扭轉(zhuǎn),但這并不意味著“奧運爭金”和“全民體育”是對立關(guān)系,更不意味著在這些國家里,投入到奧運周期的錢變少了,投入到群眾體育的錢便會自然多起來。 |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7]盤點:倫敦奧運半程十四宗“最”
- [ 08-07]性派對侵襲奧運村 選手與組委會默契“保密”
- [ 08-07]《新聞聯(lián)播》批奧運錯判事件:照顧東道主與偏見
- [ 08-07]倫敦上演奧運版“潛伏”田徑冠軍是嫌疑犯
- [ 08-07]2012年倫敦奧運會每日精選:8.7
- [ 08-07]奧運村"五環(huán)避孕套"太搶手 做成水球被斥太炫耀
- [ 08-07]5天發(fā)完15萬避孕套? 奧運村免費避孕套成搶手貨
- [ 08-07]羅切特公開挖墻腳 采訪示愛《緋聞女孩》女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