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女童街市被多次碾壓,18路人見死不救”成為近些天輿論關注的焦點,伴隨著發(fā)生在佛山女童小悅悅身上的慘劇,更是一場人性的悲劇。不過慶幸的是,最終拾荒阿姨陳賢妹義無反顧地將女童救起,撿拾起文明的顏面。陳賢妹事后接受采訪稱,當時并未害怕會被冤枉,救人最要緊。(據(jù)10月17日《京華時報》)
“這一天,他們令佛山蒙羞”,這是昨日當?shù)貓蠹垺斗鹕饺請蟆返念^版頭題。昨日本報也發(fā)表《拯救日漸消逝的惻隱之心》的評論員文章指出:18路人的冷漠,是讓文明蒙羞的道德災難。而這樣的冷漠,絕非特例,卻有日漸彌漫的趨勢:比如頻頻發(fā)生的老人跌倒無人扶助,面對歹徒行兇無人挺身而出……
讓人詫異的是,在道德環(huán)境因各種冷漠漸顯不堪之時,弱勢者卻義務反顧地表現(xiàn)出他們的仗義,比如這一事件中救助女童的拾荒阿姨陳賢妹,還比如那些扶起摔跤老人的青少年……社會道德要靠底層和弱者來維系臉面,真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
路過的18名冷漠的路人,加之碾壓女童的司機,人性的蒙昧讓他們成為了道德的盲人。而這群“道德盲人”,相對陳阿姨而言,算是這個社會的中間階層。面對道德困境,社會的中間階層不但是圍觀者和批判者,往往也是遲疑者和逃避者。
道德的困惑和焦慮,往往源自生活的困惑和焦慮。當下的社會中間階層,已然陷入了生活的泥潭難以自拔。房子、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物價……中層被這些主線所操控,成為生活的木偶。也就是說,中層的情感道義,不少都被現(xiàn)實所捆綁、風險所壓迫。情感上的“小三”現(xiàn)象,道德上的冷漠圍觀,恐怕不少都是現(xiàn)實的焦慮所造成的畸變。而拾荒的阿姨,其訴求和預期顯然要比中層低得多,少了這些焦慮和忌憚,也就更加義無反顧。
前些年,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左右》,就曾深刻地揭示了這個主流階層的精神困惑。他們或許衣食無憂,但日子過得也并不幸福,事業(yè)壓力、生存壓力、道德壓力、家庭危機都成為捆綁生活的風險。在這個時代,如何能保證自身的生存,又如何能體現(xiàn)自己的精神價值,而如果兩者之間發(fā)生沖突無法實現(xiàn)平衡,便難免將中層推向決絕的精神墓葬。在生活危機面前,情感、道義、倫理都很可能成為負累和風險,也就都可能成為被丟棄和犧牲的東西。
- 2011-10-18讓“溺水”的道德成功上岸
- 2011-10-17給老人讓座是道德義務不是法律責任
- 2011-10-17質疑拾荒老太就是助推道德滑坡
- 2011-10-17誰來給道德“拾荒”?
- 2011-10-13“經(jīng)濟發(fā)展”不等同“道德良好”
- 2011-10-12“扒光女小偷”是“非正當?shù)赖率┍?/a>
- 2011-09-29道德問題不是一道簡單是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