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高鐵高速通車了,沒想到這幾天連發(fā)事故,又讓輿論對京滬高鐵不依不饒,究竟有沒有冤枉京滬高鐵?
首先京滬高鐵的開通時機不吉利。前任部長劉志軍在京滬高鐵開通前夕,因腐敗轟然倒地,至今還在審查中,無疑加重了輿論圍觀的興奮;作為鐵道部應該有度量接受公眾的指責,畢竟京滬高鐵是騾子是馬,需要拉出來溜溜的。
其次,京滬高鐵的運行速度和建設速度,都讓世界驚訝,這點肯定會引發(fā)高鐵祖宗日本的酸葡萄心理,不斷在煽風點火,詆毀京滬高鐵,這也加大了浮躁的觀眾,對京滬高鐵的質(zhì)疑。
三是鐵道部的不服氣心態(tài)。面對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鐵道部毫不氣餒,表現(xiàn)出強硬彪悍的作風,這也加大了一些人的反彈力度。
其四京滬高鐵作為一套復雜的高技術系統(tǒng),確實有很多東西外行是不能明白的,也或是不易講明白的,這點是需要時間來、需要實際運行來檢驗。許多意外鐵道部心里也是沒有底的,但是既不能操之過急,又不能停滯不前,這種矛盾讓各方都有了話題。
第五京滬高鐵繞不過新干線,這就像西方現(xiàn)代文明不能忽視中國的四大發(fā)明一樣,是四大發(fā)明奠定了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的基礎。所以面對輿論把京滬高鐵和新干線的作比較,這是一個長期的現(xiàn)象,畢竟新干線運行將近50年,他的安全舒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問題是新干線是一個壯年,而京滬高鐵卻是一個蹣跚學步的兒童,很多地方是不能直接比較的。
說這些事兒,不是為新干線標榜,也不是為京滬高鐵開脫。就想說明一個問題,即使做比較也應該放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來分析問題,才有可能得出有用的東西。新干線出色的電氣技術,可能還是中國要學習借鑒的,也就是他的這項技術保證了新干線比法國的優(yōu)越,保持了他目前的綜合領先地位。但不是說京滬高鐵一無是處,京滬高鐵的軌道修建技術肯定超越新干線,當初新干線運行速度很長一段時間才200多公里,幾十年后才創(chuàng)造了當時的世界速度記錄,而京滬高鐵一開始起步,就像劉翔的跨欄,這其中有很多技術很值得驕傲。
從目前來看,京滬高鐵處于各項技術的磨合期,出現(xiàn)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從暴露的問題來看,其電氣技術不夠高強,引發(fā)了380動車運行不正常,但是也應該看到,即使出現(xiàn)問題,京滬高鐵的應急技術還是經(jīng)受了檢驗,并沒有發(fā)生人身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這本身也是了不起的技術,在時速接近300公里的情況下,不發(fā)生大的問題,新干線不服也不行的。
為什么公眾看不到這些,反而一浪接著一浪炮轟鐵道部,這里面除了上述分析的四點外,和我們的體制也有關系,京滬高鐵不是哪一個人的政績,是中國政府的政績,維護他的形象不僅是本能也是責任,這也導致了鐵道部新聞發(fā)言人的表態(tài)強硬、簡單,引發(fā)公眾不滿;另一方面公眾對新干線當初十年磨合期不了解,只看到他成熟期的有點,對京滬高鐵給予了過高的期望。再有一點,京滬高鐵的方方面面服務,也存在著缺陷,鐵道部有必要不斷持續(xù)改善。
京滬高鐵畢竟是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成果,存在一些問題不可避免,就行三峽一段時間以來不斷遭受非議一樣,重大工程建設確確實是需要公眾的監(jiān)督,不斷克服自身想到的、沒想到的問題,使他發(fā)揮出工程建設的優(yōu)越性,將可能的弊端帶來的危害最小化。而這一切鐵道部們的冷靜和公眾的理性都是需要的。
- 2011-07-13從京滬高鐵運營事故中應該反思什么
- 2011-07-13京滬高鐵安全運營還需“補課”
- 2011-07-13理性看待“新手上路”的京滬高鐵
- 2011-07-12京滬高鐵為何不堪雷雨一擊
- 2011-07-11日媒為何妄言京滬高鐵“盜版”
- 2011-07-08“京滬高鐵”PK“新干線”各拿出點家伙來看看
- 2011-06-14京滬高鐵票價公布,公眾緣何不買賬?
- 2011-06-14讓京滬高鐵與百姓利益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