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柯柄生校長批自主招生“不科學”,和全國99.9%的考生無關。這一點可以說是觸到了全國各重點學校正在進行的自主招生考試的痛處。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不久前也發(fā)表文章,要求“堅持公平公正,深化高考改革”。但是從目前“如火如荼”的自主招生考試場面來看,長期嚴重不公的招生考試制度好像還很難觸動。今年北大等13所全國重點高校舉行“聯(lián)盟自主招生”考試,只是在技術上為極少數(shù)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提供了方便,而絲毫沒有改變現(xiàn)行自主招生體制的內(nèi)在不平等。
“自主招生”幾個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中國長期受計劃教育體制之苦,造成教育體制的高度政治化和單一化,因而只要一提“自主”或“地方多元化”就能博得一片歡呼。尤其是一些近乎無政府主義的自由浪漫派人士也不分是非地跟著起哄,恨不得取消高考,而不問“自由”是誰的自由?“自主”由誰自主?在部屬高校不履行憲法平等責任的前提下談“自主”,其所帶來的“自由”必然只是少數(shù)既得利益者才能享受的歧視絕大多數(shù)人受教育機會的特權。
就字面理解,“自主招生”這個概念是天然正確的。問題在于,它在中國的實際意義究竟為何?第一個問題就是大學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浪漫的自由主義者主張大學就是為了實現(xiàn)人才的自由發(fā)展,以實現(xiàn)“民族復興”為己任的精英主義人士則認為大學教育要為國家培養(yǎng)頂尖人才,兩者在自主招生考試上找到了共同點,似乎各校投入那么大的資源和精力命題、考試、閱卷、面試,就是為了挖掘幾個能為民族爭光的“偏才”“怪才”,其中個別甚或能成為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這個意義上,“自主招生”看上去是一場反對“大一統(tǒng)”的自由主義導向的改革,實際上恰恰是民族主義、國家至上狹隘思維作祟的結(jié)果。它和當年拔苗助長的“少年班”試驗一樣,注定是要失敗的,因為真正的人才只有在自由和平等競爭的環(huán)境中才能成長起來,而主導“自主招生”的思維恰好與此背道而馳。
- 2011-02-25自主招生是一條荊棘叢生的改革之路
- 2011-02-24自主招生正在走向它的反面
- 2011-02-21自主招生何以變成了小高考
- 2011-02-18自主招生考題應歡迎“泄密”
- 2011-01-25不要期待北大自主招生“放衛(wèi)星”
- 2011-01-13自主招生:農(nóng)村娃早就輸在起跑線
- 2010-12-15從保送生作弊能推論自主招生腐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