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晚報》7月5日報道: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有“紅色炸彈”我就有“拆彈專家”——本周末,南岸區(qū)金林酒店一場婚禮上,新郎黎江就收到兩個特別的紅包:里面沒有分文禮金,只有一張精美卡片,上書“恭祝新婚大吉,來日憑本條參加本人婚宴”。據(jù)說,在“紅色炸彈”滿天飛的當下,這種專門應對“炸彈”的“拆彈紅條”已在不少年輕人中悄然流行。
“紅白”喜事,歷來都有“隨份子”的說法和傳統(tǒng),既非封建,也非迷信,有得只是人間一點互相賀喜、互相幫忙的真情。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沒有紅包一說,“一把喜糖一張床,夫妻雙雙入洞房”。六七十年代時興送鏡子、臉盆、枕巾等小禮品,80年代開始送高壓鍋、廚具等,到了90年代,紅白喜事開始有了送錢的風俗。對于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來說,確確實實存在送送鏡子、臉盆代替紅包的時期,當然也存在兩手空空只舉手道賀赴喜宴的尷尬,然而,一到了有錢人一族那里,則仍然盛行婚禮禮金?!都t樓夢》里的劉姥姥到大觀園一游,還得數(shù)十兩白銀的回禮,何況是婚禮大喜之事呢?因此說,婚禮由鏡子、臉盆當大禮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婚禮的禮金變現(xiàn)則說明了國人的富裕程度與只送臉盆鏡子的時代又不可同日而語。
前文說了,禮金有互相道喜道賀的意思,也有互相幫忙、救急的意思。由道賀意思之外,它好比是向朋友無息貸了一次款,由這層意思出發(fā),“拆彈紅條”,顯然就是曲解了“貸款”的原義。朋友結婚向你“貸款”,你卻拿一張白條對之,空對空的結果,就是人情至此淡薄。寡淡如水,以至于無,朋友的意義也就完全化為烏有,何苦呢?
然而,隨喜又不能使自己“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總得在自己生活并不拮據(jù)的情況下送出“紅色炸彈”,又不能讓“紅色炸彈”傷著自己,這就要求送禮方和受禮方不可過于計較金錢的多少。1000元不多,100元也不少。“有錢的幫個錢場,無錢的幫個人場”是種江湖上的權宜之計,朋友之間婚禮禮金上也可以效法這種幫人場與幫錢場兼而有之的方式。
莫讓“拆彈紅條”拆斷了人間真情,也不能不顧念對方的一時之窘,更不能將這種朋友之間的感情沾滿了銅臭。簡而言之,即便是50元100元也算是窮朋友、老同學之間的一種心情,日后的回報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寬裕程度對之,化“拆彈紅條”為感情紐帶,豈不是兩全其美之策?
- 2010-02-20送孩子股票做紅包不失為一個妙招
- 2010-01-21紅包“綁架”下的婚姻還有多少自由
- 2010-01-15我支持如此直白地討要紅包
- 2010-01-02千人送紅包時《緊急通知》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