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作文題目必然會成為社會大眾茶余飯后的討論話題,今年尤為熱烈。
如果說學生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考試、關心作文題目,還比較符合常態(tài),然而從今年高考作文題目的關注群體、熱議程度和話題角度來看,教育專家、學生家長的意見已經不是主流,相反,新聞媒體、網民等與高考關系不甚密切的群體卻占據了高地,顯而易見,高考作文題已經脫離了高考考場和考生,升華成一份公眾的意見“消費品”,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見,分享這份“蛋糕”所帶來的快樂。
高考作文題的解讀儼然變成了一場狂歡,社會大眾非常享受地跟著考生進行了一次高考,這是一次自愿的“被高考”,“考試”的結果與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工資、社保等等都毫無關系,也許,這僅僅是一場娛樂:免費參與,免費享用,不怕被追究任何責任。
筆者看到一份被譽為“精屁”的高考作文題目點評——全國卷的“有魚吃還捉老鼠?”被解讀為“富二代”;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被聯(lián)系到了“天上人間”(最近北京掃黃打非重點打擊的一家娛樂場所);陜西卷的“談成才環(huán)境”寓意“宋山木強奸門”;四川卷“最美的青春”寓意“富士康跳樓事件”,廣東卷“與你為鄰”寓意“非誠勿擾”。
這份“精屁”的解讀只是眾多解讀中的一個縮影,然而它卻“精屁”地說明了一個問題——公眾并不是由于狂熱的刺激無意識地、盲目地“被高考”,相反,大家借助高考作文題這個熱點,表達自己對社會的種種看法,這種表達與諸如教育改革、高考弊端等等具體問題已經關系不大,高考、作文題已經變成了一個媒介,或者說是一種“借力之物”,這充分而且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在傳播高度發(fā)達的時代,任何一個輿論熱點都會被演化、異化,成為反映種種社會問題和意見的工具和媒介。
由此說來,或許關于高考作文題目的大討論,與“富二代”“天上人間”“閆鳳嬌”之類公眾熱議話題毫無二處,它使公眾情緒不斷噴發(fā),對緩解社會情緒有一定的作用,卻與教育本身沒有多少實質聯(lián)系。
毫無疑問,高考兩天時間過后,此番討論會不斷變冷,其速度甚至可能快于“閆鳳嬌”之類,此番討論對于中國教育問題的積弊解除無甚大關系。
在某種程度上說,這是一場狂歡,一場釋放,也是一場悲劇。
- 2010-06-08高考期間的涼菜怎么了?
- 2010-06-08引導考生依據常識思考的高考作文更有價值
- 2010-06-08高考終了 向上之路仍需拓展
- 2010-06-08上海高考作文題蘊含的轉型之道
- 2010-06-08高考服務意識大可推而廣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