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鄉(xiāng)土情結有關
回饋桑梓凝聚海外商幫
對祖國的深深摯愛,難以割舍的故土情懷,對家國故土的慷慨報效之心普遍存在于這些在異國他鄉(xiāng)開枝散葉、奮發(fā)有為的海外游子心中。
閩商之所以熱衷慈善,源于福建深厚的人文底蘊。盡管古代為“士農工商”四民社會,商人社會地位極低,然而福建人卻勇于沖破思想束縛,主張儒者為賈,實現(xiàn)“濟世”抱負。如明人李光縉在《景壁集》中:“士君子不居朝廷,必游市肆,此非羞貧賤而厭仁義,良亦欲有所行其志焉”。在封建社會里“用貧求富而仁義附,誠莫如賈”。大量知識精英的加盟,使閩商頗具“儒商”特質,他們重義輕利,以“經(jīng)世濟民”為己任,為行善而無怨無悔。
閩商之所以熱衷慈善,因其有強烈的鄉(xiāng)土情結。人們對家族有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家族利益而不惜生命。因此許多商人常常傾囊購置族田,專門用于改善族人福利。近代以來,許多閩人奔赴南洋創(chuàng)業(yè),原先的家族觀念便擴展為鄉(xiāng)土情結,人們以方言為紐帶,組成地緣商幫。當他們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眷戀故土,回饋桑梓不僅成了他們實現(xiàn)對人生價值自我肯定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海外商幫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閩商之所以熱衷慈善,亦是其創(chuàng)業(yè)艱辛的體現(xiàn)。閩商為了創(chuàng)業(yè),常常漂洋過海,前往異域開拓,不僅要承擔商業(yè)風險、抵御風暴侵襲、更要克服文化隔閡和民族歧視,忍他人所不能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客死故鄉(xiāng)。因此閩商極富有抱團精神,常常結成商幫,設立會館,以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求得生存與發(fā)展。每當商幫會員有難,其他商人便會積極伸出援手,捐錢出力,助其渡過難關,形成互助互恤的良好傳統(tǒng)。由于創(chuàng)業(yè)艱辛,閩商成功后對窮人更具體恤之心,因此對施善常常傾全力為之,這也使他們能較好消除與其他族群的對立,更好融入當?shù)氐闹髁魃鐣?。(作?徐文彬)
- 2010-05-18世界閩商大會項目簽約儀式昨舉行 三明落實四項目
- 2010-05-18胡潤:15閩商5年共捐48.6億 平均捐贈額全國最高
- 2010-05-18世界閩商相聚海西共謀發(fā)展
- 2010-05-18世界閩商大會今天在榕開幕 廈門六個項目簽約
- 2010-05-18閩商獻計島內外一體化 建議廈門機場盡快調整航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