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民族建筑
貴州各民族的建筑也呈現(xiàn)豐富多彩的景象。在房屋建筑的形式和材料上,貴州各族因居住地區(qū)地形地貌、氣候、物產(chǎn)、民族傳統(tǒng)、社會發(fā)展等條件的不同,而各有特色。一般說,漢族住房形式多四合院或一明兩暗的三開間,大都選在依山傍水的平地,材料多屬木或竹木結(jié)構(gòu)。壯侗語系各族多分布在省境南部地區(qū),且多在河谷、平壩建房,生產(chǎn)以水田稻為主,為避免潮濕暑熱和蟲蛇之害,住房多作“干欄式”建筑。既以竹木構(gòu)建為上下二層,頂作兩坡式,下層無遮攔,用以飼養(yǎng)牲畜或堆放農(nóng)具、雜物,人住上層,既可通風避潮,又可防避蟲蛇侵害。苗、瑤族多住山區(qū),因耕地少,住房多依山坡修建,為利用地勢,多建成半邊吊腳樓,即將山坡挖平一段作為地基,將房屋建筑其上,前伸部分用木柱支撐,下面形成半邊空間,用以關養(yǎng)牲畜,人住上面,一半是地基,另一半則樓板。這種住房由于只有一面有地基,故出入門戶多開在后邊向山一面,從正面看雖似“干欄”,其實形成的原因和實際情況并不相同。彝族主要分布在省境西北部的高山地區(qū),由于氣候寒冷,森林資源相對缺乏,住房多用泥土板筑,一般均較矮小,采光和通風條件較差。
另外,在安順、貴陽等地的各族群眾,往往利用當?shù)貛r石可分層剝?nèi)槭宓挠欣麠l件,用以代替瓦片蓋房。特別是安順一帶,作為明代屯軍后裔的“屯堡人”,不但婦女的衣著裝飾還相當完整地保留著明代江南婦女的裝束,其村寨布局及各戶住房,也明顯呈現(xiàn)出軍事堡壘的格局。他們基本上仍聚族而居,或幾姓共為一寨,周圍筑有巨石壘砌的寨墻,每戶各成院落,住房除屋面用石板覆蓋外,四面墻壁也完全用精工打制的石條、石塊壘徹,除門窗和檁條外,基本不用木料,形成獨具特色的石板房或石頭房。
在村寨建筑上另具特色的,還有黔東南東部各縣侗族村寨的鼓樓。鼓樓是各村侗族群眾進行集體活動的場所,幾乎每個侗族村寨都有,有的大村寨還多達三五個。其建筑類似寶塔而別具民族風情,一般三五層,多者可達十數(shù)層,全部用木材構(gòu)建。每逢節(jié)日慶典,全寨男女聚集鼓樓前場地,歌舞慶祝,終日不休,遇有全寨大事,全寨群眾亦聚集鼓樓,共議對策,一經(jīng)決定,則人人遵守。逢年過節(jié),各寨相互走訪,亦以鼓樓為送往迎來場所。遇有警情,鼓樓又成為瞭望敵情,擂鼓聚眾,指揮戰(zhàn)斗的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