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福建日報的結緣是從一篇報道的“無情”處理開始的。
記不清是1998年9月下旬的哪一天,當時我在武夷山報社工作,將一篇反映某鄉(xiāng)鎮(zhèn)一個自然村農(nóng)民種植“夏陽白50”出現(xiàn)絕收的新聞,寫成《只想討個說法》一文投往福建日報。當時領導知道我將此文投到省報,要求我將稿子追回,我只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掛電話到報社查問稿子的下落,得知稿子已上版。我懇求將稿子撤了,可這位編輯聽了我的情況說明后,表示不會撤稿。文章刊登出來時,我看到這篇稿子被處理成版面頭條,并配發(fā)了評論。當時,我心里暗暗地“恨”這位編輯的“無情”。
轉(zhuǎn)眼到了2001年11月,我從武夷山報社調(diào)到武夷山市委報道組,工作的方向發(fā)生了變化,從為當?shù)貓笊鐚懜遛D(zhuǎn)向為上級黨報寫稿。而三年前留下的陰影仍揮之不去,面對福建日報,我心底浮起一絲恐懼和無奈,深感自己要做好報道組的工作很難很難。
初到市委報道組,當時接觸最多的是福建日報縣市新聞版的編輯黃青和莊亞界。這兩位編輯對我這個基層通訊員的來稿很有耐心。只要新聞線索好,寫的不好沒關系,他們會很認真地掛電話來指導我:該怎么寫,怎么找角度,文體上怎么創(chuàng)新。那時,為了一篇稿件,我在他們耐心地指導下修改五六遍。就這樣,在這兩位編輯的指導下,我很快從一個對內(nèi)報道的新聞記者轉(zhuǎn)變?yōu)槎萌绾螌憣ν庑侣剤蟮赖挠浾?。記得我曾寫過一篇《武夷山水誠信了》,還被評為當年度通訊員三等好稿。
隨著新聞報道工作的展開,我與福建日報的編輯溝通逐漸多了。我發(fā)現(xiàn)他們不但有情還有心,他們對基層通訊員那種諄諄誘導的工作態(tài)度,深深地感動和感染著我。此時,我才明白,當年那位編輯的做法是新聞人的職業(yè)道德使然,也是一個省級黨報編輯以自己的方式關愛基層通訊員的形式。
我還越發(fā)感到福建日報編輯與通訊員的互動是那么真誠而執(zhí)著。比如,遇到有關民生的稿子,編輯會和通訊員一同探討文章如何寫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遇到機制創(chuàng)新的稿子,編輯會提出疑問,讓通訊員去完善和補充;遇到突發(fā)事件,編輯則為通訊員留版面,并教通訊員怎么采訪,稿子怎么寫。2008年春節(jié)前的那場冰災,就是福建日報編輯與通訊員完美互動的一個實例。2月6日是大年三十,報社從1日起,每天以大版面報道各地冰雪災害情況、抗災救災場景,而其時的大部分稿子來自一線通訊員。就拿武夷山來說,從1日到6日,我?guī)缀趺刻於加懈寮?。報社的編輯告訴我版面的需要,組稿的方向,需要什么樣的文章和圖片,從黨員突擊隊眾志成城抗擊冰災的畫面,到《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一天》,從堅守分水關道路上的養(yǎng)路人到受災農(nóng)民得到救助后表達出的感恩之情,以及最后的受災村通電后的故事等等,每一篇稿件都凝結編輯的智慧和辛苦?;鶎油ㄓ崋T堅守在抗冰災第一線多久,編輯就和我們一同堅守多久,通訊員和報社共同打好了抗冰災的新聞戰(zhàn)役。正因為有了報社與通訊員的互動,武夷山市委報道組的全體同仁才能及時將武夷山的受災情況反映出去,也才有組員被評為全省抗冰災先進,我被授予武夷山市抗冰災先進個人。
因了報社對通訊員無私的愛,我與福建日報的感情日益深厚。在報社的關心關愛下,在報道組全組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武夷山市委報道組已連續(xù)5年獲得“十佳報道組”稱號,我也被評為“十佳通訊員”。■
(作者單位為武夷山市委報道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