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欽用自制的竹起子揭開書頁。
歷經(jīng)十幾道工序
拿到一本待修的古籍,修復師首先要進行紙張無損檢測,鑒定紙質(zhì)酸堿度、白度、機械強度等,根據(jù)古籍的破損情況確定修復方案。修復方案確定后,就要去庫房里挑選與古籍紙張最接近的紙。接下來,根據(jù)書頁的厚度調(diào)制糨糊?!疤×苏巢蛔?,太稠了又會皺?!绷著P說,準備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坐下來修復古籍了。拆書前要對書頁進行編碼,以便后期能按序裝訂。
林鳳手頭正在修補一冊大開本的《麻沙張氏宗譜》。只見她小心地用竹起子揭開粘連在一起的書頁,用小毛刷細細刷去頁面上的浮塵。林鳳剛揭開的這頁中間破損了一大塊,幾乎只剩下一半,上面還有一大片黃色污漬。她分析說,這可能是茶水潑過的印記。
林鳳首先將書頁反面朝上攤在修復桌上,用毛筆蘸水潤濕紙張,輔助展平,時不時還得用鑷子把折疊、破損的地方弄服帖,再用熱水打濕毛巾,敷洗黃色印記處。反復幾次,搓洗毛巾的水泛黃了,頁面上的黃色印記也去除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林鳳得趁著書頁半干半濕時及時在中間破損處補上與古籍匹配的毛太紙,再溜口、補洞、噴水壓平等,盡量幫助書頁恢復原貌。待書頁干燥后,再折頁、捶平、齊欄,用壓書機壓上10天左右才可以裝訂。裝訂的細節(jié)也馬虎不得:第一個孔與書脊和上切口的距離之比約是2∶3,接近黃金比例;裝訂線的長度是書脊的7倍~7.5倍。裝訂后貼簽、配套,一部古籍煥然一新。粗算下來,整套修復工作有十幾道工序。
林鳳的案頭擺著兩冊用“金鑲玉”技藝修復的《杜詩鏡銓》,即在書頁下襯入一張手工紙,用糨糊粘好,讓襯紙長度寬于書頁,如同給古籍鑲上一道“金邊”?!暗覀儾⒉煌瞥邕@種方式,只有紙張完全失去機械強度、一碰就碎的情況下才會用,古籍的修復還是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保證資料價值、文物價值不因修復而受損?!绷著P說,修補時難免會遇到字跡脫落、殘缺的情況,修復師一般不會修補文字,最大限度保留古籍原貌。修復好的書保存在恒溫恒濕的環(huán)境中,幾乎不會再遭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