瞪大眼睛看清當代社會階層的裂痕
來源:東南網 2011-10-15 編輯:黃水來
自從人類步入文明社會,階級便如影隨形。歷史上的階級劃分,往往是以一個階級凌駕并打倒另一個階級為目的。時至今日,“階級”一詞卻變得愈發(fā)敏感忌諱。但“絕對平等”形同“死亡”,不管我們是否承認,社會階級差別確確實實地存在。 楊繼繩拋棄了階級這個濃縮了太多政治意義的詞匯,代之以學術界普遍沿用的階層,以一個記者的視角,重點介紹了農民、農民工、工人、私有企業(yè)主、知識分子、官員、新買辦、社會有害階層八個不同社會階層。 制度、政策和產業(yè)結構決定著社會分層,根本上又表現為權力和戶籍。計劃經濟時代的權力,幾乎包辦社會的所有資源分配。糧票、布票、油票……每一種票證背后,都隱藏著一種權力。眾所周知,改革開放始于經濟破繭。在楊繼繩看來,此舉只是以制度創(chuàng)新方式,實現財富的增量,滿足社會的總需求,但對傳統(tǒng)權力架構觸之不深,權力對資源的高占有率現象并未從根本上扭轉,而是化妝成審批、壟斷等新形態(tài),構筑新的資源財富輸送通道。 也正因為改革并未觸及權力社會化存在的本質狀態(tài),社會的穩(wěn)定不得不嚴重倚賴高發(fā)展速度,否則,極易因“資金鏈條”斷裂出現錯亂。這就形成一種極為奇怪的現象,一方面近年來國家財政收入高歌猛奏,另一方面政府仍捉襟見肘。必須認清的是,任何國家的發(fā)展,均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要么因為資源消耗過快難以為繼,要么因為發(fā)展質量顯得毛糙難以支撐。這也意味著,權力改革啟動越晚,越是難以滿足經濟發(fā)展的需要,越不可能學會立足存量財富合理分享蛋糕,實現多方共贏。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