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婆e制從隋朝大業(yè)元年(605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后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杉幢銖U除,它仍然在中國的社會中留下深刻的影響。大者如社會結構、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等等。小的如民國的“考試院”、今日的高考、人們的詞匯口語,無不讓人感到科舉的遺風,科舉的殘跡。
福州歷來有“海濱鄒魯”的美稱,文化氛圍讀書風氣很濃。詩曰: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舊弟兄;最憶市橋燈火靜,巷頭巷尾讀書聲。據記載早在唐乾寧3年(896年)福州人沈崧就高中狀元。宋以后狀元就更多了,可以編一篇《福州狀元錄》。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福州設立貢院,元明兩代多次改建遷移,明成化年間遷到已是福州城北中心的這里并設置考棚,爾后有了貢院埕的街名。福州是省城,這里自然成了八閩學子魂牽夢縈的圣地,成了他們踏上青云的必經之路。
科舉讓福州、讓福建士人晧首窮經,寫下了無數悲愴的故事,同時創(chuàng)造了諸多“奇跡”:宋嘉定元年(1208年)一榜三鼎甲(狀元、榜眼、探花)盡是福州人、明宣德五年(1439年)一榜三鼎甲盡是福建人;此外,福州東街曾氏及黃巷郭氏“五子登科”、清末陳寶琛兄弟6人登“六子科甲”、還有“一縣七里三狀元”等。從這里貢院的“龍門”,走出了林則徐、李光地、陳若霖、梁章鉅等歷史名人,縱橫宇內、叱咤風云,成為歷史舞臺上的重要角色。
頁院在風雨中矗立了近千年,也風光了近千年。到了晚清,風雨飄搖,終于壽終正寢,考棚廢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