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論“怨夫”還是“怨婦”,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于雙方都有個緩沖區(qū),多些彼此之間的體貼和理解,這樣的話,就會大大減少第二條件的生成,畢竟中國人骨子里還是有著知恩圖報觀念的。無情無意者有,但是相信感恩情意者會居多;而第三條件的避免產(chǎn)生,或許有人會建議采取內(nèi)化,通過轉移法、換位法,提高自身修養(yǎng),盡量避免把自己的不快遷怒于他人,到處看人不順眼,到處說人長道人短,自怨自艾。眾人對于“怨婦”的形象,往往是心胸狹窄、尖酸刻薄、蓬頭垢面的感覺。雖然帶有偏見,卻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心目中的排斥的心理,也常常遺憾地忽略了她們在情感和生活中多少有些令人同情的悲情角色。
在當今情感的鋼筋水泥防護墻缺失的情況下,“艷?!钡漠a(chǎn)生,其實也跟“怨婦”現(xiàn)象有關。一旦無怨無悔,愛都來不及,誰還有心思制造“艷?!保繘]了滋生的土壤,自然就少了瓜熟蒂落的“艷?!?。存在,有時候不只是一種硬道理,而是一種活生生的現(xiàn)實,你無法抗拒,只能去面對。要期待“艷福是謊話”成為一句真話,也只能期待生活中的雙方恩愛、生活和諧。當然,這樣的愿望,很多情況下只能是烏托邦的理想國,人類總在矛盾與和諧的交替中推動進化的車輪滾滾向前……
怨婦,私房話?艷福,是謊話?呵呵!(曉荷殘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