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前,接到一個電話,有位先生很文明禮貌地說:《青年博覽》2010年1月下半月刊(第2期),選用了他的文章——《母愛的力量》,暑名“臨川柴子”。他說:“‘臨川柴子’是我的筆名,我的真名叫×××,我的地址是湖南株州……請給我稿酬和樣刊?!?/p>
記錄了他的姓名地址后,我心里有點奇怪,我印像中,“臨川柴子”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的作者資料庫,怎么會沒有給他稿費呢?(《青年博覽》是以文摘為主的刊物,不是作者直接投稿,所以我們選用文章后,要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作者。找到了作者的聯(lián)系方式,我們就把他收入作者資料庫中,下一次再選用這位作者的文章,就可以及時付稿費了。)
放下電話后,我查了一下,我記得沒錯,確實有位“臨川柴子”,是江西的作者。出現(xiàn)了兩位“臨川柴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與江西的那位聯(lián)系了一下,心中大致有了結論。于是給湖南的那位,寫了封公開信:
×××先生:
您好!
接到您的電話后,我去查閱了稿費底單和作者資料,發(fā)現(xiàn)有另一位筆名“臨川柴子”的作者,姓周,他與我們是老朋友。他是江西臨川的一位有名氣的小小說作家,我們凡用了“臨川柴子”的文章,都認為是他的作品,把樣書和稿費開給他。那篇《母愛的力量》我們也是照此辦理的。
接到您的電話,我的第一個想法是,也許您的筆名與周先生重名了,而我們,不知道另有一位“臨川柴子”,所以把《母愛的力量》誤認為是周先生的作品了。
可是,我們打電話與周先生聯(lián)絡,他堅稱《母愛的力量》是他的作品。
你們兩人中,必有一人是假的,因為周先生與我們長期合作,從未出現(xiàn)過問題,加之臨川是周先生的家鄉(xiāng),我們沒理由懷疑周先生。
希望您能提供證明,確認《母愛的力量》是您的作品,我們再把稿費開給您。如果你不能證明,但文章確實是您寫的,請您與那位“臨川柴子”交涉,如果他是假的,一定不敢與你對質,對吧?
我們靜候您的回復,我們也很想弄明白事情的真相。
《青年博覽》編輯部
2010年6月3日
另外:已有數(shù)位作者向我們反映,他們被人冒領過稿費。冒領的辦法是:利用文摘雜志查找作者的時間差。打電話到編輯部,選定一篇暑名像是筆名的文章,謊稱:那篇文章是我寫的,某某某就是我的筆名。然后留下自己真實的地址姓名。那篇尚未找到真正作者的文章,稿費就進了冒領者的腰包了。
今天打電話來的湖南株州某先生,是不是冒領者,我還不能確定,我等著他的回復。(蝸牛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