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二馬”相爭,6億網民得利
2014-02-14 08:40? 方興東?來源:環(huán)球時報 責任編輯:林錦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馬年春節(jié),最熱鬧的事情無疑是微信紅包。根據騰訊官方發(fā)布的數據,從除夕到大年初一16時,搶微信紅包用戶超過500萬,總計搶紅包7500萬次以上。除夕夜零點時分,前5分鐘內有58.5萬人次參與搶紅包,其中12.1萬個紅包被領取。 從春節(jié)期間每個微信群組紅包飛舞,線下人人都在談論微信紅包的實際效果來看,微信紅包無疑是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次網絡營銷,也是最成功的一場網絡全民動員。連在支付領域一直獨霸天下的馬云都驚呼遭遇“珍珠港偷襲”。 微信紅包揭開了馬年二馬競爭的序幕,馬云和馬化騰在支付領域短兵相接,互聯網金融完全超越了傳統金融的內涵和外延。2013年,馬云給市場最大貢獻是余額寶,實質性攪動了死氣沉沉的傳統金融業(yè),完成中國互聯網金融真正切入傳統金融心臟的突破,其后續(xù)效應可能驚人。馬化騰則通過微信,使支付變成社交甚至游戲,以更多的場景和頻道將交付融入網民日常生活,推動互聯網的全民應用超越原來的固有境界,進入全新時代。 互聯網給傳統領域帶來不小的沖擊和壓力,但阿里巴巴和騰訊在互聯網金融和電子商務方面的競爭迅速白熱化,則顯示出互聯網領域之間的競爭其實更殘酷。近20年,全球互聯網引領潮流的熱門企業(yè)從網景到雅虎,從谷歌到Facebook,每三至五年城頭變幻大王旗。中國曾坐過公司市場價值第一寶座的互聯網企業(yè),從最早上市的中華網,到新浪、網易,到盛大、百度,到阿里、騰訊,再到阿里,再到今天第一個萬億港元的騰訊,更是輪流坐莊多個輪回。互聯網企業(yè)之間超強度的火拼,加速創(chuàng)新速度,也將更深刻提升各行業(yè)的轉型壓力。 二馬之爭,實為中國制度進步的體現。馬云和馬化騰其實非常幸運。試想,如果沒有反壟斷法的威懾和對市場競爭的政策鼓勵,微信對電信運營商傳統的短信和語音業(yè)務有如此強大的替代作用,運營商早就運用其強大的壟斷力量在基礎網絡層面給予有力制約和狙擊,微信創(chuàng)新不可能如此順風順水,發(fā)展更不可能一馬平川。余額寶直接沖擊了原先鐵板一塊的存款利率,從網民口袋爭搶了存款,大大推進了利率市場化進程,直接威脅到傳統銀行的高額壟斷利潤。沒有政策上的支持,阿里巴巴也定會遭遇制度和政策上的阻撓和限制。 幸而,政府給了全新創(chuàng)新和競爭空間,兩馬才能在創(chuàng)新上天馬行空,在競爭上信馬由韁?;ヂ摼W再神奇,也得看制度的臉色。英雄再傳奇,也是時勢大于個人。沒有制度的進步和創(chuàng)新,互聯網領域這樣精彩的競爭就不可能發(fā)生,更不可能持續(xù)。過去20年,無論在信息服務和中國媒體領域,還是在產業(yè)競爭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制度等方面,既有互聯網推動制度創(chuàng)新,也有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互聯網發(fā)展。 阿里和騰訊是目前中國互聯網兩大千億美元級的巨頭,他們之間的競爭無論多么激烈和慘烈,雙方都已經立于不敗之地。而他們的競爭將是2014年中國互聯網最熱鬧的景觀之一。但二馬相爭帶來的社會進步遠遠比雙方的勝負更重要。雙方競爭基于完全市場化的環(huán)境之下,完全依托于創(chuàng)新的手段和威力。他們的競爭,最直接的受惠者就是中國6億多網民用戶。同時也將直接推動中國互聯網整體發(fā)展,并將引爆電信運營商和傳統金融兩大領域的變革,而且將波及社會各個層面,帶動中國整個社會的發(fā)展。 站在世界看中國,不管騰訊和阿里最終誰更強大,都將共同引領未來10年的中國互聯網走向全球。它們真正的競爭對手是Facebook、亞馬遜和谷歌等世界級的互聯網巨頭。目前谷歌市值已經逼近4000億美元,Facebook和亞馬遜的市值也都高于1600億美元。加上還有蘋果、微軟等互聯網轉型中的科技巨頭,中美高科技領域的全球競爭已拉開序幕。 目前全球網民已逼近30億,對這30億網民的競爭中,美國無疑是絕對的領導者和引領者。但即將開啟的全球下一個30億網民浪潮中,由于這些未來的新網民80%以上來自發(fā)展中國家,他們的文化教育水平、經濟水平、消費習慣和文化多元性,更接近于中國而不是美國,在這場新博弈和競爭中,優(yōu)勢的天平已開始向中國企業(yè)傾斜。 根據發(fā)展經驗和規(guī)律,未來十年新增的30億網民將改變互聯網,重新定義商業(yè)模式和市場格局,美國企業(yè)可能在這個新戰(zhàn)場中逐漸被邊緣化。這正是中國互聯網力量全球崛起的最佳窗口期。所以,站在世界范圍,再看二馬之間的巔峰較量,就會有另一番峰回路轉。 (作者是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互聯網實驗室創(chuàng)始人) |
相關閱讀:
- [ 02-08]微信支付,還應強化風險管控
- [ 02-07]從“微信紅包”看互聯網金融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