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從清明山火中吸取什么教訓
www.fjnet.cn?2012-04-11 11:03? 汪紅光?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剛剛過去的清明很不平靜。從4月1日到4月3日的72個小時,大冶市境內(nèi)就連續(xù)發(fā)生森林火警137起。據(jù)森林公安局提供的數(shù)據(jù)稱,絕大多數(shù)的火警源于祭祖燒紙錢、燃放煙花爆竹的方法不當,少數(shù)火警則源于踏青旅游不當用火或者群眾違規(guī)燒荒。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孝子賢孫們一年一度去祖先的墳頭培培土燒根香寄托一下哀思,既是一件很有必要也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但像殷祖董家口村、茗山柯畈村那樣,搭上2死一傷與上千畝油茶的代價就劃不來了。 當然,悲劇發(fā)生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像殷祖董家口慘劇,客觀原因是風干物燥,荒草遍地,一家五口未帶合適的清理工具,于是主觀上偷偷懶,想將就一下。未曾想就是這個很平常的“將就”,碰上合適的條件,送掉了2位親人的性命。 是他們不該上山祭祖?不是;是天氣不該晴朗?也不是。關(guān)鍵是祭祖者只記住一個孝子燒紙錢、放鞭炮的祭祖舊俗,忽視了作為一個公民應盡的森林防火安全的責任。 以往,有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一些地方領導對于轄區(qū)內(nèi)發(fā)生的森林火警,經(jīng)常采取瞞上欺下、秘而不宣的捂蓋子做法。有時山上明明煙火彌漫、損失慘重,可在口頭上依然輕描淡寫、舉重若輕。表面看是怕聲張火警破壞地方聲譽,影響官員政績升遷,實際上是一部分官員長期缺乏責任意識,長期沒有憂患意識,沒有民眾思維的扭曲體現(xiàn)。 為什么有的地方年年清明年年山火?為什么我們的民眾年年缺乏防火意識?因為我們的社會輿論、公眾媒體甚至地方政府在大肆渲染清明祭祖習俗的同時,忘記了把“防患于未然”的責任擺在與祭祖同等重要的天平上,人為地造成了祭祖與防患的失衡。 不過有一點值得欣慰,今年茗山柯畈村發(fā)生油茶遭火事件后,村干部沒有捂蓋子,玩失蹤,他們一邊向上級政府如實匯報,一邊積極組織救火。鄉(xiāng)政府更是派出以副鄉(xiāng)長丁治國為首的處置小組,深入火區(qū),了解實情,向媒體準確通報,以正視聽。隨后又與相關(guān)部門聯(lián)系,希望采取補救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這其中絲毫沒有回避、躲閃和掩蓋問題的企圖。 古人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社會管理工作永遠不可能無差無錯,只要我們勇于承擔責任,勇于彌補過失,有了正確的心態(tài),失誤就會越來越少,損失也就越來越輕。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0]小山火無人理,不僅失職還涉嫌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