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堅持需要來自制度的回應
www.fjnet.cn?2012-03-05 16:37? 龍運燦?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袁隆平建議政府要以較高的價格收購農民的糧食,然后以平價出售糧食。這樣既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價格的平穩(wěn),又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和收入。根據(jù)湖南省物價局調查統(tǒng)計,2011年農民種植每畝水稻純收益僅有116.6元,除去109.1元的國家糧食補貼,農民純收益只有7.5元。(3月4日《廣州日報》) 有些數(shù)據(jù),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如這水稻種植,去年每畝僅收益7.6元,完全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力,我們知道農民收益低,但未曾料到會如此之低。從農村出身的人不會忘記,水稻的種植,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不僅要勞力,更要勞心費神,可即便如此,其收益依然低得可憐,其付出與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甚至相距甚遠,的確讓人感到幾絲辛酸。 看到這般數(shù)據(jù),我們便不難理解農村空心化了,也可以理解為何那么多稻田都撂荒了。沒有任何的利益可圖,要是氣候再差點,還要倒貼錢,農民何苦自己為難自己呢?稍微有點力氣、有點想法的青壯年,必然步入城市,去尋找掙錢的機會,一年到頭,隨便找點事情做,不比在家種田強?當種植水稻收益越低,從農村走出去的青壯年就能會越多,而農田撂荒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當農村空心化誕生,必然會帶來問題連連。青壯勞動力外出,留下的都是老人、小孩、婦女,自然會帶來農田撂荒、產業(yè)化升級缺失勞動力等現(xiàn)實困境,還有留守婦女的性生活、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等,都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青壯勞動力過分缺失的農村,必然是不平衡的、也是不和諧的。 就企業(yè)而言,要留住人才,除卻加工資之外,還有完善福利,就農村而言,這同樣適用。所以,袁隆平才連續(xù)三年提案——提高糧食收購價。提高收購價格,再平價賣出,其中虧損的錢由政府補貼,這是袁隆平的設想,也是提高水稻種植收益的“不二法門”。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糧,同樣可指現(xiàn)實的待遇與收益。如袁隆平所擔心的那樣,農村空心化帶來最大的問題,是來自于糧食安全的威脅,如“農村空心化”持續(xù),撂荒稻田日益增多,必然會帶來難以挽回的糧食安全問題。而一直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對“三農問題”的重視,顯然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問題,如今急需從意識照進行動。 我國有三千年“以農立國”的歷史,因為那時,尚未有工業(yè)革命,近兩百年以來,全球進入工業(yè)化時代,這給傳統(tǒng)的“以農立國”的意識帶來極大沖擊。但如今,越來越多的發(fā)達國家已經(jīng)明白必須“以國立農”的意識了,這同樣給我們帶來一些警醒與提示。 故而,袁隆平的堅持需要得到制度的回應,“以國立農”的真正代價,按著袁隆平的說話,政府一年的“虧損”也不過一兩千個億,可換來的卻可能是農村經(jīng)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農立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以國立農”的時代,應該提上議程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01]種糧人買糧過年的苦衷向誰訴說
- [ 08-17]端好飯碗不能只顧埋頭種糧
- [ 02-20]縣紀委不返還種糧補貼有瓜田李下之嫌
- [ 08-26]種糧者有錢可賺是農業(yè)穩(wěn)定的根本
- [ 01-22]忽悠人的"千畝種糧大戶"
- [ 01-22]眾手“捧”出的“千畝種糧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