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1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土地的有效利用問題受到社會關注。但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國貿商業(yè)核心區(qū)附近,竟有大塊的閑置用地。而這塊地是華潤置地的囤地。(6月26日《京華時報》)
“囤地”與“打擊囤地”,在敏感的“高房價時代”早就耳熟能詳,開發(fā)商一直在囤地,政府部門一直也在打擊囤地。除了國務院在1999年頒發(fā)的《閑置土地管理辦法》,有關部門近年來還發(fā)布過不少通知,文件已是數以“N”計,且其中不乏“嚴打”、“嚴懲不貸”之類的狠話。
“嚴打”了一些年之后,我們終于再次醒悟,原來現實又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大小開發(fā)商們不但一宗宗所囤之地巋然不動,而且坐地生財讓他們一個個富得渾身流油:華潤當年以1.6億元拍得的這塊地,樓面地價由每平方米5067元升至2萬元左右,就算直接轉讓土地,華潤的獲利程度也達到300%左右——坐地生財4.8億。就算印鈔廠印鈔,4.8億鈔票也是要印一些日子的;開發(fā)商的地皮簡直就是印鈔機。
坐地生財4.8億,聽來咋舌,可如果我告訴你,北京有家地產商囤地6年,地塊自然升值200億,你千萬別暈過去。2010年8月7日《新京報》報道,泛海建設集團在東四環(huán)附近購置的4塊土地閑置6年,其間5次調整建設規(guī)劃。據估算,在這6年期間開發(fā)商僅靠坐收土地和房地產自然升值的利潤就超過200億元。
最早報道華潤囤地的央視記者問道:按照國家規(guī)定,土地閑置兩年以上,可以由當地國土部門無償收回并重新進入招拍掛程序,但是華潤置地的這個地塊為何能置身法外呢?要我看,記者有些“明知故問”,“為何能置身法外”?不可能有答案。而置身法外的又何止一兩家開發(fā)商?我們又何時聽到過有“無償收回”這回事?不管是“嚴打”還是“風暴”等等,最終都是以囤地的開發(fā)商們笑到最后而告一段落。最有意思的是,去年9月份國土部、住建部表示“再出重拳”,新華社的一篇文章就很不客氣地說:嚴打囤地政令連一個農村老太太都不相信,政策的約束力和執(zhí)行力由此而知。
“農村老太太都不信”,調侃也好,嘲諷也罷,最令人不能承受的恐怕還不是輿論的尖銳,而是政府公信或曰“無形資產”損失之嚴重。人們不禁要問:嚴打囤地的政策與承諾一次次食言,而開發(fā)商卻個個都在“重拳打擊囤地”中因囤地而肥,這是在逗誰玩?相關新聞:
- 2010-08-04囤地“黑名單”能否擊中開發(fā)商
- 2010-02-05打擊囤地可“三步走”
- 2010-01-13莫讓大學成為圈地囤地的“天然良港”
- 2009-11-12囤地兩年未開發(fā)應等同于經濟犯罪
- 2009-11-04開發(fā)商囤地能否見光死
- 2009-09-30為何又見整治開發(fā)商“囤地”
- 2009-08-31國土部清查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