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樣一個慘不忍睹的道德低谷開始,近30年來,盡管年輕人素質(zhì)在一代代不斷提高,我依然認為:我們社會整體道德水平,還是不容樂觀。而我想特別強調(diào)的是:中國商人階層的道德素質(zhì),固然絕不是最低的之一,但也不會是最高的那一群。尤其令人尷尬的,是多數(shù)中國商人必須面對的所謂“財富原罪”問題。正是這種現(xiàn)狀,導(dǎo)致了中國人,無論總體社會還是商人階層,都有在道德上急于證明自己的欲望。
僅僅在若干年之前,中國商人階層對“慈善捐款”還非常冷淡。2004年中國才出現(xiàn)了由外國人胡潤編制的第一份慈善富豪榜。當年榜單第一名捐款不過2.1億元人民幣,而最后一名上榜者(第50位)全年捐款只是300萬元而已。其后短短幾年,“首善”不斷易主,紀錄不斷打破。2011年同由胡潤編制的慈善榜,首善捐款高達45億元,而第50名捐贈額也提升到3000萬元。短短幾年中發(fā)生的這場“富豪道德大躍進”,這捐款數(shù)字火箭般地攀升,能說明中國富人階層脫胎換骨,在幾年間道德水平上漲了10倍甚至20倍嗎?我個人的看法是:這不過是中國的商人階層忽然發(fā)現(xiàn)了一種較為簡便易行的通道,可以輕易讓自己擺脫“原罪”的困擾而已。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曾宣稱,捐款就可以上天堂,乃至公開販賣“贖罪券”。我猜測,在迫切捐款的富人當中,有不少恐怕很希望中世紀教會說的是真理。
而社會大眾呢?大概也恰恰是在長期的道德饑渴下,恨不能把看到的任何一點螢火都當成是星光。本文開頭說到的兩種社會心態(tài)——捐錢不論錢財來路,捐得越多功德越大——或許就是這種道德饑渴癥的表現(xiàn)吧。人們已經(jīng)忘記了一個有關(guān)善惡的最樸素觀念:金錢是買不來道德的!當善行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當黑社會捐錢也被知名的主旋律導(dǎo)演認為是一樁好事時,類似陳光標先生這樣,要求災(zāi)民舉著受捐的人民幣和自己合影,又有什么好奇怪呢?
什么是比捐出20億或者“裸捐”更困難的善行呢?在中國的實際情況下,那就是“不作惡”。在一個你很容易就可以同流合污甚至為虎作倀的社會,在一個你有了錢就可以在很多領(lǐng)域為所欲為的社會,尤其在一個你為了掙錢可能會不得不在道德上妥協(xié)、而在道德上妥協(xié)越多就有可能掙錢越多的社會,在一個你恪守道德底線可能甚至被自殺、被精神病而突破道德底線卻可能有無數(shù)榮譽光環(huán)乃至被封為“慈善家”的社會里,真正的“首善”應(yīng)該是誰?是打算去美國華爾街發(fā)錢的陳光標先生?是曹德旺、王健民先生(雖然我非常敬佩曹王兩位先生)嗎?還是某個姓名不能為大眾所知、聲音不能為大眾所聞但是卻在默默為社會道德底線而斗爭的人(或者一群人)?
在今天的中國,“不作惡”,尤其在商業(yè)活動中不作惡,應(yīng)當是衡量善行的首要刻度。 (作者系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