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聊天,說除夕一家老小坐在一起看央視春晚,看到趙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聽到像什么“走進一個苞米地,省略多少個字”,大家都在笑,他10歲的女兒也坐在一邊跟著笑,他就覺得特尷尬。無獨有偶,前天我收到一封來自廣西的信,寫信的是一位66歲的退休工人,這位素不相識的長者告訴我,他和他周圍的老人現(xiàn)在對趙本山小品的感覺早已不是“審美疲勞”,而是到了“厭惡”和“作嘔”的程度。
其實,近三年自從公開批判趙本山小品和小沈陽表演以來,我陸續(xù)收到多封寄自不同地方、表達同樣看法的長者信函。現(xiàn)在不少網(wǎng)友發(fā)出“春晚必須反三俗”,并非空穴來風。
但是,多年來,雖然春晚老總們換了好幾茬,這個趙本山至今還是春晚不可離缺的“天才小品演員”。如此看重趙本山,當然首先因為“辦春晚就是找樂子”這個觀念上的高度默契。
支持趙本山的一方一味強調(diào)只有“俗”才能滿足大眾的娛樂需要,仿佛大眾是天生就不能接受“雅”;更嚴重的是,在他們看來,“俗”和“雅”是水火不容的。這實際上是歪曲審美規(guī)律。在人類審美活動中,“俗”和“雅”只是不同的審美表現(xiàn)形式?!八住保谛问缴鲜谴緲阕匀?,在內(nèi)容上是新鮮生動,也就是大家講的“接地氣”。這樣的“俗”文藝,是大家都欣賞的?!都t樓夢》中描寫的劉姥姥俗不俗?侯寶林的相聲俗不俗?但它們都是中國人共同喜愛的藝術(shù)。
但是,“俗”不能是形式上的粗制濫造和內(nèi)容上的陰暗猥褻,“俗”不能是“低俗”?!八住钡牡拙€,是要尊重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生活情趣和個人尊嚴,讓人們在樂一樂的同時,沒有感到被取笑、侮辱、歧視、排斥。在這個底線之下,就是“低俗”。支持趙本山一方的娛樂邏輯,就是“非低俗無娛樂”。
近年趙本山春晚小品以嘲弄殘疾、智障等弱勢群體和挑逗曖昧的性想象等“低俗”表演取樂為能事。部分公眾對此不滿,學界對趙本山小品的嚴厲批評,就是針對它們的“低俗”。但趙本山的支持方在回應(yīng)批評時,偷換概念,硬把“低俗之辯”,炒成“雅俗之爭”,這是欺人耳目。
然而,趙本山支持者們似乎完全離不開趙本山,就像“吸毒”一樣,形成了一種對趙本山的“毒品性依賴”。今年春晚,馬東作為唯一負責語言類節(jié)目的總導(dǎo)演,竟然會公開說“本山老師的作品我沒有參與創(chuàng)作,沒有太多發(fā)言權(quán)”。這句話的意思不就是分管總導(dǎo)演無權(quán)過問“本山老師”的作品嗎?趙本山的小品近年來嚴重雷同、陳腐、低俗,難道不是與馬東導(dǎo)演們只能做“旁觀”有關(guān)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