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讀書的回報低于應酬,干部自然不閱讀
www.fjnet.cn?2010-05-08 09:51? 宕子?來源:紅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日前,人民論壇雜志組織的當前黨政干部的閱讀狀況調(diào)查,得到80多家單位的大力支持和積極配合,共發(fā)放問卷1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7份。調(diào)查顯示,盡管75.5%的領導干部對讀書的重要性高度認可,大多數(shù)黨政干部比國人平均閱讀時間還少。(2010年5月7日《中國青年報》)
這么多年來,干部給我的感覺總是兩個字,即“很忙”。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黨政干部比國人平均閱讀時間還少”的調(diào)查結果,我一點都不吃驚。不管是出于為自己撐門面的動機,還是確實想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或能力,大多數(shù)干部并非不愿意多讀點書,但是,大多數(shù)干部確實抽不出時間或靜不下心來讀書。
對中國官員的日常生活的描寫,最形象的莫過于袁中郞。明萬歷二十三年,27歲的袁宏道出任吳縣縣令才不久,便給好友寫信,大倒其苦水:“人生做吏甚苦,而做令尤苦,若做吳令則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云,過客如雨,簿書如山,錢谷如海,朝夕趨承檢點,尚恐不及,苦哉!苦哉!”但是,古往今來,像袁宏道這種覺得做官苦的恐怕只有被世人目為“迂腐不化”的極少數(shù)人——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羨慕官員的這種生活,而在大多數(shù)官員本身,對這種生活也甘之如飴,不亦樂乎,何苦之有呢?
即使到了現(xiàn)代,中國官員的日常生活仍然沒有什么本質(zhì)性的變化,只不過是生活的場景變換了罷了。稍微熟悉中國官場的人都知道,在中國,自古以來,不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沒有清晰的界線,在官員的日常生活中,上班與下班也同樣缺乏清晰的界線,即你很難分得清官員在上班時間內(nèi)忙的是公事還是私事,或在下班時間里忙的是私事還是公事。在八小時之內(nèi),大多數(shù)干部的時間除了要消磨在“文山會?!敝弦酝猓瓉硭屯ㄋ^“接待”)也是其中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后者更可能成為官員升遷或任免的關鍵性因素。袁中郞所說的“朝夕趨承檢點”,絕非言過其實,而是一語中的,因為接待活動一般都會延伸到八小時之外,甚至于通宵達旦。如此一來,官員哪里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地讀書呢?
在一定程度上,干部比國人平均閱讀時間少是體制性的,或曰結構性的。換言之,目前中國的官場不鼓勵——甚至懲罰——官員讀書。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得承認,官員也是凡人,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他們具有人類共通的人性,即好逸惡勞,趨利避害。讀書,尤其是工作以后的讀書,從經(jīng)濟學的視角來看,需要某種時間上、精力上和金錢上的投入,這種投入雖然能提升個體各方面的能力,可這種能力的提升卻未必能給當事人帶來直接或快速的回報。而“朝夕趨承檢點”,其實也同樣是一種投資,這種投資所使用的是公共資源,或通過公共資源的尋租所獲得的收益,不用自己掏一分錢,然而,所獲得的好處——如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平調(diào)到一個更好的部門、升官(即掌握更多的可以用來尋租的公共資源)等等——卻是私人的。也就是說,投資于與“上官”的私交比在讀書,即自身能力或修養(yǎng)上的投入所獲得的回報更快、更高、更劃算,凡有一點經(jīng)濟頭腦的人都知道,到底應該選擇“上官”,還是應該選擇讀書——再傻的人都愿意選擇后者。
對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而言,官員不讀書或沒時間讀書,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要促使官員通過讀書及時更新他們的知識,最終達到促進公共利益的提升的目的,首先得有讓官員能靜下心來讀書的社會的或制度的土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恐怕已經(jīng)很難找得到一張能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的桌子了——不但官員,就是在民間,大家都覺得書讀得好不如關系拉得好——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即“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的根子也就在于,我們的體制并不獎勵——甚至懲罰——那些顯在或潛在的在自身的能力上投資的杰出人才。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曰,“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币怨俚貌?,以病得歸的袁宏道出任吳縣縣令一年之后就辭官歸隱了。在人才的流動比較自由的現(xiàn)時代,如果我國政府不從體制改革上著手,通過制度化的激勵機制培育杰出人才生長的制度土壤,必定會導致杰出人才的大量外流。
這么多年來,干部給我的感覺總是兩個字,即“很忙”。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黨政干部比國人平均閱讀時間還少”的調(diào)查結果,我一點都不吃驚。不管是出于為自己撐門面的動機,還是確實想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或能力,大多數(shù)干部并非不愿意多讀點書,但是,大多數(shù)干部確實抽不出時間或靜不下心來讀書。
對中國官員的日常生活的描寫,最形象的莫過于袁中郞。明萬歷二十三年,27歲的袁宏道出任吳縣縣令才不久,便給好友寫信,大倒其苦水:“人生做吏甚苦,而做令尤苦,若做吳令則苦萬萬倍,直牛馬不若矣。何也?上官如云,過客如雨,簿書如山,錢谷如海,朝夕趨承檢點,尚恐不及,苦哉!苦哉!”但是,古往今來,像袁宏道這種覺得做官苦的恐怕只有被世人目為“迂腐不化”的極少數(shù)人——其實,大多數(shù)人都羨慕官員的這種生活,而在大多數(shù)官員本身,對這種生活也甘之如飴,不亦樂乎,何苦之有呢?
即使到了現(xiàn)代,中國官員的日常生活仍然沒有什么本質(zhì)性的變化,只不過是生活的場景變換了罷了。稍微熟悉中國官場的人都知道,在中國,自古以來,不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之間沒有清晰的界線,在官員的日常生活中,上班與下班也同樣缺乏清晰的界線,即你很難分得清官員在上班時間內(nèi)忙的是公事還是私事,或在下班時間里忙的是私事還是公事。在八小時之內(nèi),大多數(shù)干部的時間除了要消磨在“文山會?!敝弦酝猓瓉硭屯ㄋ^“接待”)也是其中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后者更可能成為官員升遷或任免的關鍵性因素。袁中郞所說的“朝夕趨承檢點”,絕非言過其實,而是一語中的,因為接待活動一般都會延伸到八小時之外,甚至于通宵達旦。如此一來,官員哪里有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地讀書呢?
在一定程度上,干部比國人平均閱讀時間少是體制性的,或曰結構性的。換言之,目前中國的官場不鼓勵——甚至懲罰——官員讀書。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我們得承認,官員也是凡人,不是圣人,更不是超人,他們具有人類共通的人性,即好逸惡勞,趨利避害。讀書,尤其是工作以后的讀書,從經(jīng)濟學的視角來看,需要某種時間上、精力上和金錢上的投入,這種投入雖然能提升個體各方面的能力,可這種能力的提升卻未必能給當事人帶來直接或快速的回報。而“朝夕趨承檢點”,其實也同樣是一種投資,這種投資所使用的是公共資源,或通過公共資源的尋租所獲得的收益,不用自己掏一分錢,然而,所獲得的好處——如保住頭上的烏紗帽、平調(diào)到一個更好的部門、升官(即掌握更多的可以用來尋租的公共資源)等等——卻是私人的。也就是說,投資于與“上官”的私交比在讀書,即自身能力或修養(yǎng)上的投入所獲得的回報更快、更高、更劃算,凡有一點經(jīng)濟頭腦的人都知道,到底應該選擇“上官”,還是應該選擇讀書——再傻的人都愿意選擇后者。
對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而言,官員不讀書或沒時間讀書,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要促使官員通過讀書及時更新他們的知識,最終達到促進公共利益的提升的目的,首先得有讓官員能靜下心來讀書的社會的或制度的土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恐怕已經(jīng)很難找得到一張能讓人靜下心來好好讀書的桌子了——不但官員,就是在民間,大家都覺得書讀得好不如關系拉得好——著名的“錢學森之問”,即“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的根子也就在于,我們的體制并不獎勵——甚至懲罰——那些顯在或潛在的在自身的能力上投資的杰出人才。
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曰,“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币怨俚貌?,以病得歸的袁宏道出任吳縣縣令一年之后就辭官歸隱了。在人才的流動比較自由的現(xiàn)時代,如果我國政府不從體制改革上著手,通過制度化的激勵機制培育杰出人才生長的制度土壤,必定會導致杰出人才的大量外流。
相關新聞
- 2010-05-07干部閱讀時間為何少于平均水平?
- 2010-05-06福建省農(nóng)家書屋閱讀講演比賽在榕決賽
- 2010-05-06中國1.55億人用手機閱讀 傳統(tǒng)出版業(yè)面臨革新
- 2010-05-06中國移動手機閱讀正式商用 已發(fā)布超過6萬冊圖書
- 2010-05-06中移動發(fā)布手機閱讀業(yè)務 與35家內(nèi)容商合作
- 2010-04-25中國人均年閱讀圖書4.5本 僅為日本的九分之一
- 2010-04-24福州未成年人課外閱讀實踐基地昨啟用
- 2010-04-23“陽光伴你同行·百萬城鄉(xiāng)青少年快樂閱讀活動”23日在福州啟動
- 2010-04-23福州市未成年人課外閱讀實踐基地23日啟動
- 2010-04-23福州市民閱讀習慣調(diào)查 26.45%喜歡網(wǎng)絡閱讀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