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看成嶺側成峰。奧巴馬訪問中國大陸在美中關系及兩岸關系上應作如何解讀的細節(jié),或許仍有見仁見智之處,但其核心意義卻沒有爭議:一、大勢向大陸傾斜。二、克林頓、布什時代的口吻是:“不要遏堵中國,應歡迎他參加國際社會。”如今奧巴馬的措詞是:“除非美中一致連手,否則許多全球挑戰(zhàn)無以解決?!比W巴馬以帶領美國走出布什的“單邊主義”自期,而美國經(jīng)過伊拉克困局及金融海嘯的沖擊,也已開始深切反省其世界角色。
這些巨變加總起來,對美中及兩岸關系的影響是:美中關系已經(jīng)走向一條較往昔友善及合作的道路,且中國大陸的話語權只升不降;相對而言,臺灣在新的美中關系下,也必須嘗試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傾斜的大勢不是一夕造成,而是十余年來一貫的不變趨勢。一九九六年,臺灣“大選”引發(fā)美國航空母艦介入臺海危機以后,翌年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即發(fā)表“一個中國政策對臺灣有利”的評論;又次年,一九九八年克林頓訪問中國,更在上海發(fā)表“三不支持”,亦即美國不支持“臺獨”,不支持“一中一臺”,也不支持臺灣以“國家”身份加入國際組織。
當場有記者問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格:是否縱使臺灣“政府”選擇了“臺獨”那條路,或經(jīng)由“公投”而傾向支持“臺獨”時,美國也不支持?博格的答復是:“也不支持。”當時,本報社論曾將此一架構指為“五不支持”。
直到二○○八年陳水扁舉行“入聯(lián)公投”;美國官方疾言厲色指陳水扁是“臺獨”分子,并指:“(扁)欲挑戰(zhàn)‘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在推車撞壁(hitting into a wall)?!边@可視為克林頓“五不支持”后面兩項的首度實踐,當時卻是一度“最挺臺灣”的布什主政時代。如今,奧巴馬、胡錦濤之間更加親密的美中關系,與在美中關系中勢將更不具歧見的兩岸關系,可謂只是順著十余年來此一大勢巨變的必趨必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