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大河報》在“關注小學生入學”的專題報道披露,由于入學難導致亂收費繼而又使教育亂收費成為了監(jiān)管黑洞,結(jié)果義務教育變成了“金錢教育”。
這一怪現(xiàn)狀已經(jīng)持續(xù)多年,似乎今年為最。一所熱點小學校長說,“擇?!钡膶W生能夠占到學生數(shù)的至少三分之一。而如果想要以非正常途徑進入學校,家長就需要交高價。一所小學校長室外前來領號的家長均由“中間人”介紹,專程前來交費,一位輪到進校長室時已接近中午的家長說,“每位家長交的錢數(shù)不一樣,有的高達9000元,有的低至3000元,也有一些關系沒有收費。但都沒有票據(jù)?!比绻麤]有“中間人”介紹,學校概不考慮。一位教了一輩子書的老教師感慨地說,為什么不交錢學校接收不下,交了錢,哪個學校都能接收得下了?
這筆由于義務教育性質(zhì)而端不上桌面的“擇校費”問題多多。首先,從目前出現(xiàn)的擇?,F(xiàn)象來看,僅有錢還不行,家長還需要四處托關系找門路,才能把錢交出去。其次,從各學校的收費情況來看,“擇校費”收多少可以有一定彈性。收多少,因家長的社會關系、領導批條分量、學生分數(shù)不同而生出不同的級別。同樣一所學校,“擇校生”的收費標準也有所不同。再次,收上來的錢,學校不敢入賬,怎么辦?一位小學校長說主要用來彌補政府部門對教育上的投入不足,例如學校的維修、設備的更新、活動的接待等,也會拿出一部分給教師發(fā)放福利和獎金。當然,除此之外,也會有一部分錢去向不明。
業(yè)內(nèi)人士分析說,在“擇校費”的背后,實際上隱藏著一條灰色利益鏈條。學校、教師、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都是這個鏈條上的既得利益者。有的學校把“擇校費”直接納入小金庫,用于發(fā)放教師福利,改善教學條件;有的教育主管部門將“擇校費”納入專項賬戶,學校花錢打報告審批,但也基本上是“自己的錢自己花”。由于這筆錢在政府財政體制外循環(huán),缺乏必要的監(jiān)管,既沒有進行財務公開,也沒有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和審計,最終成為一個難以監(jiān)管的黑洞。
這個黑洞深不見底,加速了義務教育變成“金錢教育”的過程。不僅如此,如果依法治理,不知道會有多少校長會吃不了兜著走?教育事關千家萬戶,是最大的民生事業(yè)。教育腐敗令人憂心忡忡。2008年鄭州市行風評議中教育倒數(shù)第一,想來就跟義務教育不義務且大面積變成“金錢教育”有關。鄭州如此,全國呢?真不知道這個灰色的擇校費形成的黑洞,法網(wǎng)恢恢之下,會吞噬多少小學校長?(朱永杰)
(責編:劉寶琴)
- 2009-07-30飛信會員收費放出了什么信號
- 2009-07-30“工商收費、城管受罪”是體制性癥結(jié)
- 2009-07-22亂收費縣長遭免職問責邊界在哪里
- 2009-08-18“板凳門”:新醫(yī)改之下的收費江湖
- 2009-07-08甲型流感治療該不該向患者收費
|